截止4月30日,光峰科技、英唐智控、联合光电、中光学、中润光学、炬光科技、歌尔股份、均胜电子、德赛西威、欧菲光、星宇股份、长信科技、华阳集团、联创电子、经纬恒润、凯盛科技等34家投影、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光学厂商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下是34家企业2025Q1财报业绩汇总表(之前Pjtime文章已经发布过的未再列入,请查看投影时代往日推文):
在所汇总的34家企业中,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1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7家同比增长,仅7家同比下降,其中10家同比增幅超过20%。归母净利润方面,盈利过亿元的有5家,亏损的有9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13家同比下降,21家同比增长,其中8家增幅超过50%。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的有15家,双降的仅3家。
光峰科技:营收4.61亿元,同增3.67%
报告期内,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较同期增长3.67%;其中,车载光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8万元,同比增长64.03%。
2025 年开年以来,公司已获得国内外知名车企下发的3个高质量定点,并持续获得赛力斯汽车问界品牌M8、M9车型的车载投影巨幕系统订单。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车载光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8万元,同比增长64.03%。
2025 年 4月,公司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实现全车投影自由与AI语音控制的智能交互,打造“全车投影画面随心变”的车载光学新形态,全方位提升车辆的光学功能与用户体验。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公司与全球汽车照明系统及软件领导者法雷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集成光峰科技ALL-in-ONE全能彩色激光大灯的新一代汽车照明解决方案。上述创新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强车辆的自适应远光(ADB)功能,显著提升道路安全性,还能满足驾驶员日益增长的舒适照明和娱乐功能需求,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安全、智能且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大阪世博会于2025年4月正式开园,公司产品成功应用于中国馆、柬埔寨馆和非洲加蓬馆,以近百台激光工程投影设备突破物理展陈边界,完成十余个展项的光影呈现任务,以科技为各国文化的展示注入了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及品牌形象,公司技术及产品打开全球激光市场。公司产品获本次世博会三大国家馆的认可及采用,标志着公司工程业务依托产品质量和技术积累出海,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公司始终关注激光行业的新兴应用领域,积极探索与公司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布局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及延伸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边际。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2025)上,公司发布业界首款分体式光纤光机,该产品在技术、产品形态及应用场景等维度实现激光光机创新,具备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同时,公司发布体积仅为0.8cc的超小型全彩AR光机方案,具有高性价比、低耗能、显示效果出色等特点,满足AR眼镜轻量化的需求。
在香港春季电子展上,公司首次向行业展示激光雕刻机新品。激光雕刻机是基于公司在上游核心器件取得突破,也系公司在工业领域的首个创新研发成果。通过精确的激光加工技术,公司发布的激光雕刻机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实现高精度的制造要求,
可用于创意制作、零件加工、工业打标等场景。公司本次展出的新品和新技术实用性较强,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应用落地。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激光在应用场景的创新,拓展产品应用边际。
利润下降因素:(1)非经常性损益层面: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减少4,130.50万元。从同比基数来看,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较高,主要系2024年一季度公司所投资的戈碧迦股份产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业务层面:报告期内,应海外客户要求,部分海外影院光源订单推迟发货,导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有所下滑;车载光学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但基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属性,车载光学业务毛利率较低于影院、专显等业务的毛利水平。总体而言,公司业务结构处于转型阶段,整体毛利率会有一定下降;(3)费用层面: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近900万元。
英唐智控:营收12.64亿元,同比微增
2025年第一季度,英唐智控实现营业收入为12.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57亿元增长了0.55%;归母净利润为1741.2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851.53万元下降了5.96%。扣非净利润为1731.4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845.64万元下降6.19%。基本每股收益为0.0153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0163元/股下降6.1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99%,较上年同期的1.08%下降0.09%。
英唐智控车载显示芯片DDIC和TDDI已于2024年8月、12月先后实现批量生产,标志着公司在车载显示芯片领域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跨越性突破。目前,部分规格的MEMS微振镜芯片也即将步入批量生产阶段,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
在车载显示芯片领域,公司已成功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突破,先后完成了部分国内屏幕厂商、海外液晶显示屏厂商的批量订单交付。2025年,英唐智控将依托分销业务的庞大客户资源,深度整合自研芯片,加速其市场化进程,主动对接汽车厂商,精准把握新项目需求,在确保现有订单稳步执行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份额,积极争取更多新项目的定点合作,以期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
在MEMS微振镜方面,英唐智控将积极拓展新客户,在车载激光雷达、工业、医疗、无人机等领域的客户基础之上,持续开发车载LBS方案的客户,推动MEMS产品在各类车载投影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边界,如HUD(抬头显示)、DGP(动态迎宾灯)、DIP(车内投影),DBSW(安全警示)、HD和ADB (车灯照明和数字化照明交互)等。
联合光电:营收3.69亿元,同降3.54%
2025年第一季度,联合光电实现营业收入为3.69亿元,同比下降3.54%;归母净利润亏损2398.67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795.59万元;毛利率27.56%。
联合光电自2019 年成立中山联合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依托强大的光学技术储备,深度布局智能驾驶系统,开发了车载镜头、毫米波雷达及相关产品、AR-HUD相关产品、车内投影产品等,而且将根据市场发展及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凭借技术优势已获得多家汽车厂商定点,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联合光电在激光投影技术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24 年,在全球市场出货量微浮增长5.4%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出货量和营收双增长,其中营收增长约43%。
中光学:营收2.62亿元,同降41.91%
2025年第一季度,中光学实现营业收入为2.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51亿元同比下降41.9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811.0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996.39万元同比下降583.57%;扣非净利润为亏损6912.21万元,同比下降352.11%。
报告期内,中光学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0.2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亏损10.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69.37万元,同比上升61.67%。
中润光学:营收1.12亿元,投影显示产品线增长明显
2025 年一季度,中润光学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 41.17%;归母净利润1,029.61 万元,同比减少 7.14%;扣非净利润952.76 万元,同比增长 9.53%。
报告期内,公司各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智慧监控及感知领域同比增长约40.06%,主要为安防球机、IPC 等产品线均快速增长;智能检测及识别领域同比增长约67.41%,主要为移动机器人等产品线增长迅速;视频通讯及交互领域同比增长约 32.06%,主要为智能门铃、智能儿童手表等产品线实现量产或小批量产;高清拍摄及显示领域增长约 101.84%,主要是投影显示产品线增长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45.93%,主要为随着新客户和新领域不断开发,公司产品线和研发项目进一步增加,研发人员增长较快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7.14%,主要为研发费用增长、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政府补助减少所致,合计影响其他收益、营业成本及各项费用金额约为 750.00 万元。
炬光科技:营收1.70亿元,同增23.75%
2025 年一季度,炬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1.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7亿元增长23.7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195.46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618.97万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283.73万元,上年同期的亏损1889.90万元。
激光光学元器件业务在一季度表现强劲,一方面得益于泛半导体领域的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光纤激光器泵浦以及光通讯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泛半导体制程中游模块业务,一季度集成电路晶圆退火业务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新型显示激光修复模块也在稳步推进中。
全球光子工艺与制造服务业务,作为公司新开拓的业务领域,在业务拓展上,持续积极开拓国内外消费电子、一次性内窥镜及工业应用领域等潜在客户,重点推广现有晶圆级微纳光学(WLO)、晶圆级堆叠工艺(WLS)及晶圆级透镜集成(WLI)工艺相关制造服务,成功获取多个样品订单,为后续业务增长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光投影照明方面,炬光科技开展了旨在通过技术创新而降低现有产品成本的研发项目;公司基于市场趋势判断,启动了下一代微透镜阵列(MLA)大灯技术的研发,预计于2025 年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样品。炬光科技于2025 年4 月4 日披露获得AG 公司两个用于车载投影照明的微透镜阵列(MLA)项目的正式定点函。
汽车投影微透镜阵采用具有双面光学结构的微透镜阵列,将照明光源在较小的空间内以一定角度形成特定逃开设计、边缘锐利清晰的投影图案,与光源集成后安装在汽车车身特定位置以实现功能性或装饰性的路面投影或车舱内投影。主要应用于汽车投影灯毯、智能路面投影、车舱内智能投影等领域。
歌尔股份:营收163.05亿元,净利同增23.53%
在AI技术快速迭代和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的双重驱动下,2025年第一季度,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163.05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为4.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53%;扣非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增长6.09%;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增长27.2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36亿元。
报告期内,歌尔股份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达15.36亿元,保持稳定增长;货币资金储备增至217.44亿元,较期初增长24.49%,流动性持续优化。应收账款大幅下降53.52%至83.11亿元,回款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公司手握超过217亿元的现金储备,为其在AIoT、XR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一季度研发投入达10.96亿元,同比增长32.83%。CES 2025上,歌尔股份展示了多款VR/AR及AI眼镜参考设计。子公司歌尔光学推出AR全彩光波导显示模组,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新成立的青岛光电科技聚焦微显示和光学成像技术,完善AR/VR产业链布局。在汽车电子方面,创新性应用UWB技术,推动了车载交互体验的升级。
2025年,歌尔股份将在巩固既有业务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面向AI技术与新兴智能硬件的融合,不断发展新的业务方向和业务机会。积极把握声学器件、触觉器件、精密光学器件和模组、微显示模组、传感器、微系统模组、AI智能眼镜、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内的新机会,持续拓展公司的精密零组件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应用,围绕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领先客户需求,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长信科技:营收27.93亿元,净利同增61.09%
2025年第一季度,长信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27.93亿元,同比增长7.31%;归母净利润为7970.25万元,同比增长61.09%;扣非净利润为7418.72万元,同比增长112.77%;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95%。
长信科技主营业务涉及车载电子、超薄液晶显示面板、柔性玻璃盖板(UTG)、消费电子等业务。2025年,长信科技将重点在柔性 OLED 及中大尺寸 TFT 显示模组、柔性折叠智能终端相关材料、智能座舱显示器件等方面,持续并大力度投入资源,做好产品、工艺技术和人才准备,适时切入新市场。
在汽车电子新产品开发方面,长信科技已成功实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盖板玻璃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该技术已形成规模化量产能力,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完成智慧视窗产品后工程工艺技术的全面突破,首批量产产品通过客户严苛认证并获得高度评价;此外,公司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可应用于裸眼 3D 汽车仪表盘的 3D 液晶透视镜技术。
2025 年,奔驰高端车型E 级已经搭载裸眼 3D 仪表盘,将仪表屏画面主动适应并调整到车辆操控者舒服的位置角度,从而实现更具纵深层 次感的 3D 景深效果。同时更能精准追踪你的目光,优化 3D 成像,带来更立体真实的视觉感受,目光所及,尽享豪华体验。
伟时电子:营收4.59亿元,同增12.73%
2025年第一季度,伟时电子实现营业收入为4.59亿元,同比增长12.73%;归母净利润为1367.06万元,同比增长22.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53.48万元,同比下降23.88%;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22.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522.1万元,同比大降339.37%。
2025 年,伟时电子将继续聚焦车载背光显示主营业务,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线,开发新客户及新产品。尤其是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蓬勃向上发展期间,抓住机遇,扩大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复合显示模组、智能显示面板、氛围灯、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等产品的销售,利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周期短的特点,快速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通过液晶后段生产设备获取LCD后段订单,扩大公司产品内制率,提高公司产品附加价值及竞争优势。同时,凭借智能表面、空中显示、3D贴合等新型显示技术,加快国内知名品牌汽车厂商的开发。
伟时电子透露2025年主要研发重点:智能座舱动态防窥背光模组的开发、智能座舱超大屏幕背光源模组的开发、蓝光Mini-LED式样背光显示模组的持续开发投入、、多联屏全贴合以及曲面3D贴合技术开发、VR等民用Mini-LED型背光液晶显示屏模组的开发、抬头显示器的开发、流媒体后视镜超窄边框的开发等。
凯盛科技:营收12.65亿元,净利同增73.01%
2025年第一季度,凯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12.65亿元,同比增长0.12%;归母净利润2384.75万元,同比增长7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8.8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252元。
2025 年,凯盛科技显示材料板块将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加强新一代显示技术攻关力度,充分展示和发挥集团大平台下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人才储备优势,加强对市场的研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不断开发信息显示产业一体化的整合能力,加快信息显示终端产品的市场导入。公司将聚焦行业科技前沿,不断推进超薄柔性玻璃一次成型、电子用柔性玻璃新材料、屏幕定向发声用关键材料、无介质成像用关键材料、半导体和电子级合成高纯石英、新能源电池用锆材料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
蓝黛科技:营收8.13亿元,同增8.06%
2025年第一季度,蓝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8.13亿元,同比增长8.06%;归母净利润为5216.36万元,同比增长45.93%;扣非净利润为4405.82万元,同比增长119.26%;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增长46.7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9%,同比增长0.6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3.3万元 ,同比增长89.98%。
2025年,蓝黛科技将紧抓行业发展契机,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持续推动触控显示业务和动力传动业务双主业协同发展。触控显示板块,将利用电子行业复苏契机,在车载触摸屏领域、消费类、工控等优势领域,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业务规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紧跟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浪潮,一方面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欧洲等海外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促进核心客户布局。另一方面,推进泰国海外基地建设以辐射东南亚市场,参与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
天山电子:营收3.95亿元,同增31.52%
2025年第一季度,天山电子实现营业收入为3.95亿元,同比增长31.52%;归母净利润为3594.44万元,同比增长42.24%;扣非净利润为3418.44万元,同比增长83.19%;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同比增长42.2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7%,同比增长0.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804.57万元。
天山电子依托炫彩纹理、IML面板工艺、大尺寸TFT显示屏、反射型TFT显示屏、超大尺寸/异形盖板、双屏显示组合模组、3D热压弯曲盖板显示屏、车载窄边框点胶工艺显示屏、多向防窥隐私型液晶模组、压铸一体成型结构液晶模组、3A处理防眩低反防污高亮型液晶模组、VA+多色渐变彩膜液晶模组等创新技术,其VA+TFT组合屏、TFT模组成功拓展至两轮车仪表、乘用车/商用车仪表、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仪表、后排娱乐屏等全场景应用,成功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头部车企。
2025年,天山电子将在巩固工业控制、通讯设备等优势赛道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车载显示、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等新兴场景,拓展增量市场,并加快在东南亚新兴市场的渗透。此外,构建涵盖智能家居、车载电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等应用场景的立体化产品矩阵,以“定制化研发+全球化交付”双引擎推进显示生态全球化布局。
天山电子通过动态调整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投资总额、实施地点及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的方式,加快推进光电触显一体化模组建设项目,满足智能家居、智能金融数据终端、通讯设备、车载电子等领域客户对彩色液晶触控显示模组的需求,以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产能瓶颈问题。
秋田微:营收2.68亿元,同增19.41%
2025年第一季度,秋田微实现营业收入为2.68亿元,同比增长19.41%;归母净利润为1948.43万元,同比下降19.09%;扣非净利润为1799.82万元,同比下降21.25%;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同比下降2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1%,同比下降0.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80.1万元,同比增长4,983.75%。
秋田微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触控显示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仪表盘、中控台、后视镜及其他等,客户主要包括轩彩视佳、Faurecia(佛吉亚)、矢崎仪表等,配套比亚迪(目前主要应用于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车型)、长安、东风柳汽、吉利、日产等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制造的多款车型。
骏成科技:营收1.95亿元,同增19.66%
2025年第一季度,骏成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1.95亿元,同比增长19.66%;归母净利润为2486.52万元,同比增长15.36%;扣非净利润为2316.31万元,同比增长7.76%;基本每股收益0.2447元,同比减少17.6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9%,同比增长0.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502.37万元,同比增长381.86%。
骏成科技是汽车电子领域中车载液晶显示屏产品的二级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通过威奇尔、伟世通(天宝汽车)、天有为、新通达等一级供应商渠道交付应用于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国内主要汽车主机厂商。
翰博高新:营收7.29亿元,同增55.25%
2025年第一季度,翰博高新实现营业收入为7.29亿元,同比增长55.2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600.08万元,同比下降139.2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670.40万元,同比下降125.04%;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073.15万元,同比增长32.39%。
2025年,翰博高新将加速布局车载连屏、异形屏等创新形态,深化与Tier1供应商及整车厂的合作,扩大Mini-LED背光产品在中高端车型的应用份额,并持续投入Mini-LED技术研发,重点突破精细控光、窄边框设计、巨量转移及良率提升等关键工艺,扩大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优化消费电子产品线,紧跟AIPC发展趋势,开发轻薄化、窄边框背光模组,降低成产成本,提升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力,技术聚焦大尺寸前光导光板的生产工艺, 以对应节能省碳反射式LCD商显的应用趋势。
宸展光电:营收6.22亿元,同降3.00%
2025年第一季度,宸展光电实现营业收入为6.22亿元,同比下降3.00%;归母净利润为4968.26万元,同比下降23.90%;扣非净利润为4007.47万元,同比下降35.90%;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同比下降3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25.06万元,同比增长859.18%。
宸展光电通过控股子公司鸿通科技介入智能座舱业务。鸿通科技自2017年起,以一级供应商身份为欧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提供一流的触控显示总成方案,在中高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实现了全球制造的工厂布局,且产品线更加丰富,可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个性化生产需求。
2025年,公司将继续夯实智能座舱业务板块业务基础,提高营收贡献,并积极开拓向上游整合的面板组装业务以增加营收及提升毛利率。此外,公司将加速优化泰国与厦门的生产布局,通过优化产线、工艺改良等措施提升提高良率,增加效率,以改善获利。
子公司鸿通科技泰国春武里第一工厂于2024年顺利实现量产,形成了智能座舱业务“中国+泰国”的全球双工厂布局,也初步完成了生产制造由“集中式”到“多区域”的转型。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泰国一厂的精细化管理,以提升产能和运行效率。同时,为服务ODM及MicroTouch™品牌业务的客户,宸展光电也计划2025年在泰国建厂,新增一体机组装线和SMT生产,以增强公司供应链韧性,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另外,公司将加速欧美地区外协工厂的搭建,打造较为完整的全球制造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华阳集团:营收24.89亿元,同增25.03%
2025年第一季度,华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9.27%;扣非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增长8.82%;基本每股收益0.30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2.55万元。同比降低71.86%。
2025 年一季度,华阳集团参股公司国科光芯(海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融资,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国科光芯(海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由 1.6691%变更为 1.6055%。
2025年,华阳集团将持续提升“订单、交付、防风险”能力和表现。以技术先进、成本优势为关键支撑,着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先进性,集团联动推进供应链伙伴深度合作提升成本竞争力,加强营销变革保障订单开拓能力;拓展国际业务,推进海外业务经营工作,扩展经营半径;防范行业风险,完善提升风控机制,确保经营稳定;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交付表现;继续完善激励机制等。公司将坚定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向领先。
德赛西威:营收67.92亿元,同增20.26%
2025年第一季度,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为67.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6.48亿元增长20.26%;归母净利润为5.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85亿元增长51.32%;扣非净利润为4.9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1亿元增长34.08%。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70元/股增长5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6%,较上年同期的4.72%上升1.1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8亿元增长205.60%。
高阶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业务高速增长,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孵化类业务的持续投入为未来增长铺平道路;国内高端品牌与合资品牌合作不断突破,国际市场成功斩获多家知名企业的新项目订单,为海外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德赛西威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研究,加速国际化市场布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通过开放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公司将为全球用户创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的出行体验,引领智能出行新时代,推动汽车产业迈向更加智能化、全球化的未来。
产能布局方面,德赛西威的海外产能布局主要在欧洲。其中德国工厂正常开展生产运营,西班牙工厂已开工建设,预计 2025 年底竣工,2026 年开始向客户供应智能座舱、领航辅助驾驶等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其中德国工厂和西班牙工厂主要服务欧洲客户,如大众、沃尔沃等。另外,公司在东南亚通过产业合作等模式快速构建本地化制造和服务能力,在墨西哥已设立工厂,服务北美、南美区域客户。
均胜电子:营收146亿元,同增9.78%
2025年第一季度,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约 14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9.78%,其中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92 亿元,汽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约 40 亿元,香山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14 亿元。
近年来公司重点推进的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著,主营业务成本持续优化,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同比稳步提升 2.6 个百分点至约 1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3.4 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11.1%,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约 1.9 个百分点至约 15.6%,汽车电子业务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1 个百分点至约 21.2%。
此外,由于近几年公司在新业务订单获取上持续取得较大突破,尤其是汽车安全业务,公司销售费用同比有所增长,新业务订单进入研发量产阶段后,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研发费用在2025 年一季度有所集中体现,预计全年将保持同比持平状态,剔除香山股份并表影响,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 0.93 亿元,虽对当期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
新业务订单拓展方面,在巩固现有核心客户业务的同时,公司重点瞄准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全球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中国自主品牌及头部新势力品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内车企加速出海等市场机遇,积极发挥全球化布局的协同优势以及快速响应客户的本土化优势,面向上述市场持续加大项目拓展力度。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157 亿元。
经纬恒润:营收13.28亿元,同增49.34%
2025年第一季度,经纬恒润由于汽车电子产品销售订单增加,实现营业收入为13.28亿元,同比增长49.3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20亿元,同比增长37.42%;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34亿元,同比增长38.85%;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79亿元。
2025年,经纬恒润将聚焦大模型应用(如DeepSeek、Qwen 等)赋能研发流程智能化,围绕车身域控、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自研工具、L4 业务等方面,提升开发效率,保持技术先进性。针对不同市场需求,采取策略化方式深化产品矩阵:扩大分布式电控单品(如T-BOX、AR-HUD)市场份额;推进底盘域控、物理区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规模化应用;加速L4 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业化。
华安鑫创:营收1.92亿元,同增3.71%
2025年第一季度,华安鑫创实现营业收入为1.92亿元,同比增长3.7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214.32万元,同比下降128.04%;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280.84万元,同比下降122.75%;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2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77万元。
2025年,华安鑫创将继续深化战略,围绕市场深耕、质量升级、成本优化、技术创新四条主线推进工作。技术创新层面,将以场景定义技术、标准引领创新为导向,打造覆盖显示技术、软件生态、供应链协同的差异化竞争力。加速大尺寸双联屏、Mini LED等前沿技术量产进程,建立满足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标准的软件平台,优化供应商战略合作体系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同步搭建海外项目技术平台,强化国际化团队能力建设,为拓展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光庭信息:营收1.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5年第一季度,光庭信息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03.25 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营销策略调整初步呈现一定成效,报告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业务增长较快,尤其是面向本田海外车型的测试业务大幅增长,另外,智能电控业务收入有所企稳;(2)公司利用 AI 应用内部管理,开发效率有所提升,营业成本得到控制,同时因日元汇率升高使得当期汇兑损益增加。
2025 年,公司确立了“AI+变革”为公司发展战略,打造基于AI 战略协同的生态合作关系及人机协同组织架构,并构建软件的AI 开发全流程,以超级软件工场引领未来汽车软件工程变革,推动光庭信息从汽车电子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向软件智能化的新一代软件企业跨越。
盈趣科技:营收8.59亿元,同增12.45%
2025年第一季度,盈趣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8.59亿元,同比增长12.45%;归母净利润为7664.03万元,同比增长37.8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423.73万元,同比增长71.30%;基本每股收益0.1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3%。
2025年,盈趣科技将坚持自主创新,紧跟前沿技术及贴近市场需求,围绕着车载安全、智能舒适控制、车载运动机构、智能座舱系统及车载健康舒适等六大领域布局汽车电子创新产品,加速电子防眩镜、方向盘离手检测HOD及车载冰箱控制等明星产品的更新迭代,加快推进车载运动机构部件、无刷电机控制、车灯控制器、智能座舱等新产品落地。
星宇股份:营收30.95亿元,同增28.28%
2025年第一季度,星宇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30.95亿元,同比增长28.28%;归母净利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2.68%;扣非净利润为3.13亿元,同比增长34.83%;基本每股收益1.1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9亿元,同比增长167.91%。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汽车车灯也从传统的汽车功能安全件转向电子化和智能化的零部件;例如,在安全性方面,防眩目更精准的ADB/HD-ADB前照灯通过电子部件与软件算法的赋能,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分辨率、实现精准照明的效果;在交互性方面,前格栅显示面板和显示化尾灯的ISD智能交互显示系统,可通过信息显示完成其他道路交通者与驾驶员的交互。2025年,星宇股份将依托现有车灯及车灯电子的研发基础,搭建汽车电子研发综合平台,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等方向的研发进程,探索业务发展新领域,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联创电子:营收 21.77亿元,车载光学持续增长
2025 年一季度,联创电子实现营业收入 21.77 亿元,同比下降 11.71%。但核心光学业务发展顺利,营业收入达 11.22 亿元,其中车载光学持续增长,营业收入达 7.70 亿元,同比增长 43.18%,发展势头良好;车载镜头强势领涨,营业收入达4.40 亿元,同比增长 99.67%。应用终端营业收入达 6.68 亿元,同比增长 21.89%,将逐步向光学应用终端产品延伸。
2025 年,联创电子仍继续实施“集中资源加快发展光学产业;多种方式稳健发展显示产业;投资培育新业务新产业”的发展战略。公司2025 年经营目标: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10 亿元,其中光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5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025 年,联创电子件集中精力做好“车”的文章,在车载光学和车载显示上要下足功夫:公司将继续梳理现有业务,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及产业布局,聚焦光学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持续进行创新升级,抓住行业机遇全力发展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产业,充分利用公司南昌、合肥业已形成的车载镜头和影像模组产能优势和多年积累的技术,提升在车载镜头及影像模组的市场占有率。
欧菲光:营收48.82亿元,同增5.07%
2025年第一季度,欧菲光实现营业收入为48.82亿元,同比增长5.0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894.98万元,同比下降470.51%;扣非净利润为亏损8608.43万元,同比下降388.82%;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2元,同比下降467.3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54.94万元,同比上升111.43%。
2025年是经营之年,欧菲光业务将在保证盈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业务规模,从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欧菲光将聚焦光学影像主业,强化高端影像产品市场份额,并积极推进微电子业务,拓宽到更多的传感器领域。将持续加强新型技术领域产品的开发,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
凤凰光学:营收3.35亿元,同降15.24%
2025年第一季度,凤凰光学实现营业收入为3.35亿元,同比下降15.24%;归母净利润为375.21万元,同比增长116.73%;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63.99万元,同比增长84.61%;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增长112.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14,853.76元。
未来两三年,凤凰光学业务方面将继续聚焦光学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以精密光学为核心基础技术,纵深化布局光学和智能控制相关业务,光学业务深耕高精度光学系统技术,聚焦安防、车载、消费、红外、机器视觉、医疗等领域,加快镀膜、模具、非球面等基础技术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快速建立细分市场行业领先地位;智能控制器业务深耕高能效、绿色环保的智能驱控核心技术及工艺,聚焦家用电器、工业、新能源等多场景应用并实现细分市场行业领先。
力鼎光电:营收1.65亿元,同增13.77%
2025年第一季度,力鼎光电专业类产品产销量增加,收入及利润均有所上涨。实现营业收入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3.77%;归母净利润为5687.13万元,同比增长65.79%;扣非净利润为5596.13万元,同比增长82.15%;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54.94万元,同比上升111.43%。
力鼎光电主要从事光学镜头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光学镜头。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先进技术装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光学镜头加工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顺应下游市场发展趋势,巩固安防镜头市场竞争地位的同时,深入开拓车载成像系统、机器视觉、智能家居、VR/AR、无人机、运动DV、视讯会议、动作捕捉、3DSensing、计算机视觉等下游应用市场,实现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
2025年,力鼎光电将推动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提升为全球客户服务效率,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粘性,开拓新的海外客户,推动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分散国际贸易风险。
蓝特光学:营收2.56亿元,同增52.92%
2025年第一季度,蓝特光学实现营业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长52.92%。归母净利润为4555.19万元,同比增长55.52%。扣非净利润为4090.24万元,同比增长54.7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7%。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7477.62万元,较去年同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2883.80万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7.83%。
2025 年,蓝特光学将充分发挥自身各项优势,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开拓核心业务的横向市场;继续关注行业前沿技术、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趋势,大力投入研发、把握形成战略卡位的机遇,建立起一线阵地。力争通过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加强项目储备、常态化践行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形成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长期趋势。
永新光学:营收2.20亿元,净利同增22.16%
2025年第一季度,永新光学实现营业收入为2.20亿元,同比增长1.77%;归母净利润为5565.41万元,同比增长22.16%;扣非净利润为4438.76万元,同比增长11.69%;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18.84万元。
核心光学元组件方面,2025 年,永新光学将侧重发展专业类、装备类、医疗类、人工智能类产品,包括条码扫描镜头、专业影像、AI/机器视觉镜头、车载光学、激光雷达、内窥镜专用物镜及其模组等,将现有客户的镜头产品向模组等大部件的装配业务延伸,与一流客户共成长。
胜利精密:营收8.45亿元,同增2.52%
2025年第一季度,胜利精密实现营业收入为8.45亿元,同比增长2.5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377.98万元,同比下降153.66%;扣非净利润为亏损3299.13万元,同比下降31.65%;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97%。
展望2025年,在全球经济形式和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电子市场可能仍然会面临一些挑战。汽车市场对大尺寸车载中控屏以及轻量化镁合金结构件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的进一步增长,市场空间依旧很大。
神通科技:营收3.42亿元,同增13.82%
2025年第一季度,神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为3.42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为892.65万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为843.29万元,同比下降15.58%;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33.3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95.78万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神通科技将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逐步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积极开发汽车智能进入、电机电控相关技术及产品;另一方面利用自身注塑工艺优势,深度切入车规级光学镜片领域,提供汽车下游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有关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抬头显示(HUD)产品,同时供应汽车后装市场由合作方提供光场引擎技术的神通光场屏。不断提升公司产品价值,实现公司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苏大维格:营收4.53亿元,同降3.93%
2025 年第一季度,苏大维格收入与利润水平同比维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 4.53亿元,同比降低3.93%;归母净利润 1,734.06 万元,同比增加5.99%。
微纳光学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业务主要受下游烟酒行业需求影响,收入出现小幅波动,净利润也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但国潮类卡牌业务增长较快;导光材料业务继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收入虽同比有所下降,但整体毛利率增长约4.64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并实现盈利;透明导电膜业务不断拓展头部客户及产品应用场景,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增长,稼动率的提升带动毛利率同比大幅增长约 10.78 个百分点,亏损幅度进一步收窄;纳米纹理材料业务方面,随着下游客户产品的逐步量产,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 154.60%,净利润同比由亏转盈。
反光材料业务: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反光材料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亏损幅度同比收窄约 49.43%。
2025 年,公司将继续推动简化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流程等控本降费措施,并通过提高光刻设备、证卡防伪、高亮导光及纳米纹理光学材料等各类高毛利率产品比重等增效措施,不断提高公司的净利润。
弘景光电:营收2.79亿元,同增41.14%
2025 年一季度,弘景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为3462.79万元,同比增长11.79%;扣非净利润为3382.32万元,同比增长14.90%;基本每股收益0.6765元,同比增长4.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82.76万元,同比减少248.71%。
2025年,弘景光电将紧密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加强核心技术优势,推动精密制造和精益生产,不断拓展营销网络,聚焦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全景运动相机三大产品,并积极关注人工智能硬件、机器人、工业检测与医疗等领域,抓住机遇,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公司稳健持续发展。
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车载镜头产品获得了戴姆勒-奔驰、日产、本田、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埃安、蔚来、小鹏等众多车厂和Tier 1定点及量产出货,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