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四川长虹、三安光电、龙腾光电、 鸿合科技、联创电子等33企发布2024年财报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4-26 作者:佚名

    近日,四川长虹、三安光电、龙腾光电、鸿合科技、瑞丰光电、木林森、万润科技、沃格光电、英诺激光、易天股份、凯格精机、拓荆科技、智云股份、精测电子、明微电子、新相微、联创电子、永新光学、蓝特光学、波长光电、四维图新、锐明技术、华安鑫创、盈趣科技、经纬辉开、秋田微、同兴达、亚世光电、星星科技、长信科技、九联科技、东材科技、万润股份33家LED、投影、交互式平板、车载显示、触控显示、显示模组、显示光学、显示装置与显示材料等企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在所统计汇总的33家企业中,营收同比下降的有9家,同比增长的有24家,占总数的73%,其中2家增幅超过50%,7家增幅超过20%。归母净利润看,有11家为亏损,占比三分之一,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有18家,同比增长的只有15家。有12家企业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双增长,有6家企业实现营、利双降。整体看,在营收大多增长的情况下,盈利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川长虹:营收1036.91亿元,同增6.40%

    报告期内,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36.91亿元,同比增长约6.40%;实现归母净利润约7.04亿元,同比增长约2.30%。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强化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品牌策划及宣传,提升品牌声量;强化渠道建设,完善渠道布局;强化国内海外协同,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增量,抓住国内政策机遇,抢夺市场订单,主要产业的业绩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国内电视业务围绕“良性经营”方针,通过优化产品矩阵、提升高端智能产品占比、精细化成本管控等措施,实现大幅减亏;国际电视业务聚焦核心市场,把握新兴市场增量机遇,强化技术引领,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收入规模连续同比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务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降本增效,持续开展前瞻性产品研究,抢抓市场机遇,产品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家电业务全年实现收入约450.92亿元,同比增长约15.29%。其中,电视业务累计生产约1,654万台,同比增长约7.33%,累计销售约1,630万台,实现收入约160.37亿元,同比增长约10.27%。

    冰箱(柜)业务累计生产约897万台,同比增长约6.91%,累计销售约887万台,实现收入约101.94亿元,同比增长约5.53%。空调业务累计生产约1,243万套,同比增长约57.94%,累计销售约1,162万套,实现收入约155.53亿元,同比增长约33.23%。洗衣机业务累计生产约186万台,同比增长约30.99%,累计销售约180万台,实现收入约18.06亿元,同比增长约32.04%。厨卫、小家电业务累计生产约1,285万台,同比下降约26.46%,累计销售约1,231万台,实现收入约15.02亿元,同比下降约19.49%。

    报告期内,ICT综合服务业务实现收入约368.84亿元,同比增长约8.28%。网络通讯终端业务累计生产约1,667万台,同比下降约0.48%,累计销售约1,706万台,实现收入约16.38亿元,同比下降约7.67%。

    三安光电:营收161.06 亿元,同增14.61%

    2024年度,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1.06 亿元,同比增长14.61%;归母净利润2.53 亿元,同比下降31.0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590.53 亿元,同比增长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68.69 亿元,同比下降3.75%。

    公司继续围绕化合物半导体核心主业开展业务,持续推进LED 业务及射频前端、电力电子、光技术等集成电路业务的发展,依托厦门、天津、芜湖、泉州、鄂州、长沙、重庆多个地区的生产制造基地,及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和新加坡多国的研发中心与销售网点,持续加强与国内外优质企业的深入合作,并加速推进AI/AR 眼镜、数据中心与服务器、汽车智能驾驶、卫星通讯等诸多新兴应用领域的业务拓展及应用。公司进一步加强产、销、研深度链接和联动,出台《流程管理办法》全面优化流程管理体系,废止冗余流程,推动跨厂区流程整合,制定《授权清单》,实现标准化管理。公司已启动数字化变革项目,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落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系统化治理的升级,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LED 外延芯片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6.56%,其中传统LED 外延芯片产品同比增长4.05%,高端LED 外延芯片产品同比增长13.91%,公司LED 业务的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叠加提升良率及工效等降本措施,本期毛利率同比增加8.79 个百分点。

    2024 年,公司高端LED 各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双效并举,Mini LED 已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VR 等领域,得益于技术成熟、成本优化以及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在MM006、YH004、YR003 等多家知名国际大客户处的份额占比稳步提升;Micro LED 芯片在微缩化、均匀性、光效提升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与国内外知名消费类和科技类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产品应用于穿戴、AR 眼镜、车载显示、高端电视、商用显示等领域,在中大型显示领域已持续稳定出货,MiP 产品已获国内外客户认可,加速进行商业化落地中;车用LED 技术能力追齐国际一线水平,新增多家知名车企及Tier 1 客户。

    报告期内,安瑞光电车灯业务营收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并通过提升制造良率、强化成本管控等措施,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改善。2024 年,安瑞光电累计完成20 个新项目的定点,实现了奇瑞、路特斯、大众途观、智界等品牌车型的批量供货,开拓了通用与日产合资品牌客户,扩大了长安汽车市场份额以及获得理想汽车等关键项目的定点,并且在产品结构上,得益于在智能驾驶和车内外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公司出货的前照灯、氛围灯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同时,公司协同英国子公司WIPAC 及安瑞德国公司获得了宾利、CEER 和劳斯莱斯等客户的新项目,并与多个豪华车厂保持业务合作。安瑞光电将持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以欧洲为中心,布局海外市场,与智驾时代相结合,为智能出行和车内环境改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龙腾光电:营收34.13亿元,同减9.77%

    2024年度,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77%;归母净利润亏损19,031.87 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31.64%;扣非净利润亏损24,681.34 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17.4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34.84%,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龙腾光电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3,110.8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53%,主营业务成本299,940.1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90%,主营业务毛利率7.17%,较上年同期增长0.38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龙腾光电聚焦应用场景较为丰富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持续推进精益管理,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强化运营效率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降本增效等方式,扎实推进运营提质增效,在行业周期波动、产能进一步释放以及竞争加剧等挑战下,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得到修复提升,财务结构保持稳健。

    龙腾光电以战略布局为导向,全面推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巩固公司传统优势领域的行业地位,开拓新兴细分显示市场,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新型显示领域的长期竞争能力。强化全球化业务布局,全面推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供应链体系,更好地响应全球客户需求,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不断优化笔电、车载、工控、手机等优势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规格与性能,加大车载显示业务布局,深化与Tier1合作关系,强化产业链投资布局,依托其战略合作资源及供应链定点优势,贴近车厂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报告期内车载显示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经济等迅速发展契机,持续耕耘智能座舱、电竞笔电、电子纸、三维立体、AI等新兴细分显示市场,丰富产品类别,拓展应用场景。

    龙腾光电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坚与前瞻技术布局,同时深化产业链技术合作,巩固差异化技术竞争优势。公司持续以较高的研发投入,对动态隐私防窥、触控一体化、氧化物、Mini LED、HUD抬头显示、健康护眼显示、TED低功耗、电子纸、ESG显示、三维立体显示等技术进行创新升级及前瞻布局,保持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此外,公司不断深化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合作,强化联合创新,赋能产品,共同创造价值,提升公司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约2.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1%,新增授权专利221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授权专利3,384件。

    在消费显示应用领域,龙腾光电与惠普、联想等知名品牌客户建立长期策略合作关系;在车载产品显示领域,公司与松下、JVCK、Pioneer、德赛、华阳、北斗等国内外知名Tier1 车厂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车载产品终端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丰田、本田、奇瑞等汽车生产大厂;在工控产品显示领域,终端客户包括三菱、Stanley、日本精机、Yamaha、博世、迈瑞等知名厂商。

    鸿合科技:营收35.25亿元,同降10.29%

    2024年度,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25亿元,同比下降10.29%;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下降31.20%。

    报告期内,鸿合科技全新推出“小优成长书房”,借助AI学习机、伴学师和优质图书打造智能学习空间,创造更好的学习方式,通过精准测评、精准学习、精准练习,实现精准提升。依托规模化的千人千面个性化学习辅导优势和标准化的加盟服务体系,小优成长书房项目自2024年6月份推出以来,目前已签约加盟店100余家;其中北京、安徽、湖北、山东、河北、河南、浙江等35个省市共54家加盟书房已正式开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海外事业本部继续发挥本土化运营、行业领先的软硬件产品、产研一体化布局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高效的物流交付及售后服务效率,针对不同市场因地制宜,制定相匹配的市场营销策略,落实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以22.0%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EMEA市场以9.5%的占有率排名第三。

    瑞丰光电:营收15.45亿元,同增12.17%

    2024年度,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15.45亿元,较上个报告期同期增长12.17%;毛利率23.27%,较上个报告期提升5.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3,158.45万元,较上个报告期增长168.76%。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部分产品线2024年销售额有较大的增幅,产能利用率提升,单位成本随之下降;同时,与2023年相比,公司产品结构中较高毛利产品部的销售额占比有所提高。

    在报告期内,瑞丰光电LED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35,762.27万元,较上个报告期增长11.0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0.96%;公司电子纸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3,489.21万元,较上个报告期增长75.87%;占主营业务收入9.04%。

    瑞丰光电一方面对现有技术不断升级创新,积极布局新兴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坚持优化业务组合、提升内部运营效率,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本报告期毛利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报告期LED产品毛利率23.26%,较上个报告期提升5.10个百分点;本报告期电子纸产品毛利率10.44%。

    报告期内,瑞丰光电Mini背光产品销售额较上个报告期提升57%,毛利率比上个报告期有较大提升,主要因供应链逐步完善,且在技术与成本方面持续优化。MINI LED已广泛进入电视、笔记本电脑、电竞及车载显示等领域,市场整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报告期内,车用LED销售收入较上个报告期提升44%,公司在维护存量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客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报告期内,电子纸业务积极拓展新客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销售额取得较大的提升。

    木林森:营收169.10亿元,同降3.57%

    2024年,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69.10亿元,同比下降3.57%,归母净利润3.74亿元,同比下降13.06%;扣非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22.27%。

    木林森是一家专注于照明品牌建设与LED光源技术创新的企业,涵盖了家居、商业、工业和户外照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从LED封装到照明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规模化生产优势,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与系统应用,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和专业解决方案。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Mini/MicroLED、小间距显示等前沿领域的投入,积极布局新型封装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进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

    公司的产品线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白光系列(照明贴片、背光贴片、灯丝、灯带贴片等)、RGB直显系列(显示屏灯珠),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照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及户外照明等多个场景。

    万润科技:营收48.73亿元,LED业务订单业绩双增长

    深圳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48.73亿元,同比增长15.08%,归母净利润6272.54万元,同比增长38.62%;扣非净利润1736.35万元,同比增长114.62%。

    万润科技LED制造业务实现订单业绩双增长,恒润光电大力拓展LED汽车电子、消防安防、指示显示等光源器件市场;中标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照明项目,并加速轨道交通存量项目的交付,扩大收入利润规模。

    日上光电积极扩展国际业务品牌代理商,布局大流通品市场,大力开拓教育装备项目,先后中标2024年高密市教育系统“校园天眼”系统采购项目、沈丘县高级中学仪器设备设施采购项目、淮阳新星小学教学装备项目等教育照明项目;为长远布局国际市场,日上光电于2024年7月在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日上光电(泰国)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本地化和产业链区位优势,逐步打开东南亚市场,同时为全球业务扩张奠定基石;加强境内外经销渠道建设,扩大市场覆盖领域,积极参加德国、广州、香港、重庆等地的国内外专业展会,通过构建低成本、高传播效率的新媒体矩阵,加大产品业务境内外宣传推广力度。

    沃格光电:营收22.21亿元,同增22.45%

    江西沃格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1亿元,同比增长22.4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126,963,270.85 元。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14,836,656.15 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342,045,157.81 元。

    报告期内,沃格光电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系为更好的推动玻璃基线路板行业应用和未来产业发展,在已有技术路径和工艺较为成熟的基础上,需要提前布局一定产能,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由于新项目的投入以及和客户多个项目的合作开发,也同步导致公司研发投入、管理费用、市场推广等费用增加,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一定影响。

    报告期内,光电玻璃精加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1,771.67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8.22%;光电显示器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725.27 万元,与上年时期相比46.39%。报告期内营收增长主要系光电玻璃精加工业务和高端光学膜材模切业务营收增长,公司传统业务处于盈利状态。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光电玻璃精加工业务、背光及显示模组、显示触控模组、高端光学膜材模切、玻璃基TGV 多层线路板和玻璃光学器件。

    沃格光电背光模组产品包括传统LCD 背光、玻璃基Mini LED 背光,产品主要应用于MNT 显示器、笔电、TV、车载等,传统LCD 背光方面,公司加强市场推广和技术升级,导入多家定点客户,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报告期内,为加快湖北通格微项目建设和产能布局,公司于2024 年2 月完成收购湖北通格微剩余部分股权,湖北通格微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将其纳入公司合并报表。湖北通格微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为玻璃基TGV 多层线路板和玻璃光学器件,其主要应用于Micro LED 直显,高算力传输(光模块/CPO)、高频通信(5.5G/6G)、半导体大算力芯片先进封装、微流控等领域。截至目前通格微已完成新建一期年产10 万平米产能(具体按照不同产品实际产能为准),并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

    报告期内,湖北通格微结合自身技术能力,参与到IC 设计、封装、应用等全产业链;在光通讯和高算力传输领域,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开发,加快1.6T 及以上光模块应用,参与产业链关于CPO的研发和应用;在射频领域,与行业著名企业合作开发下一代5.5G/6G 射频天线;在微流控领域,与国际客户联合开发新一代玻璃载板,已逐步进入批量发货阶段。

    在Micro LED 直显方面,公司不断升级玻璃基TGV 线路板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与客户持续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历经一年左右时间,最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满足了客户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要求,部分产品已正式小批量供货。该产品的正式发布和规模量产,将有望使P1.0 以下Mini/MicroLED 室内显示正式进入消费级领域。通格微2024 年实现营收203 万元,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88万元,预计2025 年随着相关产品量产的实现,营收将进一步得到增长。公司也将加快产能投放和相关布局。

    截止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分别向美国、欧洲、日本、通过PCT 途径申请了2 套专利,均已授权;申请国家专利728 件,其中发明285 件,实用新型专利443 件;共授权专利430 件,其中发明专利119 件,实用新型专利311 件;并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四届江西省专利奖。

    英诺激光:营收4.47亿元,创历史新高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存量业务稳步增长,新业务收入增量提速,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4.47 亿元,同比增长约21.41%;随着收入增长和毛利率稳定保持同行较高水平,前期因新业务投入对业绩的短期影响得到有效化解,公司已于2024 年第二季度起实现单季盈利,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2,183.18 万元;至此,公司已完成对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显示和生物医学等新业务的布局工作,上市后的第一个“三年发展目标”如期达成,未来有望进入增量动力多元的发展轨道。

    英诺激光着力甄选“有深度、有宽度和有长度”的下游应用场景,提升激光技术的渗透率,由上市前以消费电子单一领域为主扩展至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显示和生物医学五个领域蓄势发展的新格局。公司深刻洞察行业“提质、增效、降本”的主题,推出了深紫外激光器、微晶玻璃激光加工、Micro LED 激光巨量转移工艺线等一系列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始终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优化设计来提升性价比、以新技术来满足光伏持续的提效需求、以固体激光器取代准分子激光器来加速MicroLED 商用化。更为重要的是,以上经营思路和实践都是立足于完全自研的激光器能力,而凭此优势,公司有能力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3.13%,毛利率约为44.01%,持续保持同行较高水平。

    激光器作为公司的核心“护城河”,公司持续保持激光器业务的领先地位。2024 年,公司在对已量产的系列激光器产品进行提质降本的同时,着力围绕短脉冲或连续脉冲、短波长、高功率的方向新立项或推出一批新型激光器产品,为满足尖端应用场景的需求做相关储备。其中,公司牵头的“高功率薄片超快激光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正在有序开展,致力于实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激光器从百瓦级向数千瓦级的重大技术跨越,将于2025 年内完成第一阶段的开发目标;500w 固体激光器项目已完成技术和实验室样机的研发工作,将为工业微加工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的手段;连续266nm 激光器项目已完成研发,基于创新性的高效率连续光倍频方式,解决了传统共振增强腔方式的高成本和苛刻使用条件等问题,该产品可用于半导体的关键制程。上述项目有望使公司进一步拉大相对于国内同行的领跑距离,提升公司激光器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的激光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0,128.67 万元,同比增长约26.90%。

    易天股份:营收3.93亿元,同降27.37%

    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3亿元,同比下降27.37%;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0,937.51万元,同比下降604.93%;扣非净利润亏损11,119.73万元,同比下降889.30%。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部分客户产线投产进度放慢、验收周期延长所致;公司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也因销售收入的下降降低了生产制造费用的分摊,因此带来毛利的下滑;同时,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8,550.20万元,是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主要是公司综合考虑2024年度易天半导体资产减值情况、经营大额亏损、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预计母公司对其的应收债权未来无法收回,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3号》相关规定,公司将该债权损失全部计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该债权损失金额后的超额亏损3,589.98万元,再按照母公司所有者与少数股东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分别计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综合以上因素,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04.93%。

    截至本报告期末,易天股份发出商品5.3亿元,与在手订单合计超过8亿元,结存的订单体量相对充足,公司经营持续稳健。此外,公司持续发力半导体行业,报告期内,微组半导体实现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1%,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超3.99%。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221项,软件著作权11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公司在平板显示专用设备行业的优势地位,积极向新型显示、半导体领域拓展。

    报告期内,中大尺寸模组组装设备的整线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出了88寸、100寸及130寸清洗偏贴脱泡整线。公司已具备130寸以下整线组装能力,并向更大尺寸整线制造能力迈进,待终端市场产品激活,将基于现有技术储备进行新品制造。

    微组半导体研发推出的Mini LED灯带返修设备填补了民用消费级产品市场的空白,Mini LED返修类设备可用于直显、背光的Mini LED显示模组生产制造。同时,微组半导体在医疗器械设备方面自主研发推出了探测器模块微组装生产线,在IGBT设备方面推出了专用贴片机;在Chiplet专用设备方面以倒装贴片技术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涵盖了Dipping/TCB/USC/覆膜等工艺,相关产品可用于SIP(系统级封装)、MEMS器件、射频器件、微波器件和混合电路的微组装。

    凯格精机:营收8.57亿元,同增15.75%

    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15.75%;归母净利润为7,051.62万元,同比增长34.12%;扣非净利润为6,358.16万元,同比增长60.25%;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2.21%,同比增加2.38个百分点;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69%。

    报告期内,锡膏印刷设备实现营业收入44,425.97万元,同比增长10.62%,主要原因系下游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回暖、AI服务器需求的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等带来电子装联设备需求的增长。封装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2,870.84万元,同比增长5.72%,LED封装设备逐步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实现了从单一大客户向多个大客户的跃升。点胶设备实现营业收入8,883.02万元,同比增长55.87%,主要系技术的沉淀、产品的升级增强了点胶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充分发挥在电子装联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及客户协同效应,市场占有率得到稳步提升。柔性自动化设备实现营业收入7,097.81万元,同比增长49.56%,产品被全球知名客户认可。

    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的增长及封装设备毛利率的提升。公司整体收入的增长及高毛利率业务收入结构占比的提升对净利润的增长有积极影响。封装设备中的小间距LED固晶机出货量取得突破之后,通过研发推进产品设计优化,有效提升了产品毛利率。

    拓荆科技:营收41.03亿元,同增51.70%

    2024年度,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8 年至2024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79%。公司持续拓展产品布局,一方面加快产品迭代,另一方面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1.03亿元,同比增长51.70%。

    在薄膜沉积设备方面,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6,272.46 万元,同比增长50.29%。其中,PECVD系列产品作为公司核心产品,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扩大量产规模,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ALD 系列产品凭借国内工艺覆盖率领先的优势,ALD SiCO、SiN、AlN 等工艺设备获得重复订单并已实现出货,持续扩大量产规模;HDPCVD 系列产品自通过客户端验证后,逐步放量;SACVD 系列产品持续拓展应用领域,量产规模不断扩大;Flowable CVD 系列产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年实现首台的产业化应用且复购设备再次通过验证。

    在应用于三维集成领域的先进键合设备及配套量检测设备方面,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66.85万元,同比增长48.78%,其中:晶圆对晶圆混合键合设备、芯片对晶圆键合前表面预处理设备获得重复订单并扩大产业化应用,新推出的键合套准精度量测设备及键合强度检测设备通过客户验证。

    随着公司产品及工艺覆盖度的持续提升,市场渗透持续加强,客户及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销售订单大幅度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94 亿元,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报告期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15.47 万元,同比增长3.86%,主要原因为:1)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保持细分领域内产品技术领先,不断丰富薄膜沉积设备及应用于三维集成领域设备产品的品类,拓宽工艺应用覆盖面,在新产品、新型平台的研发、验证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PECVD Bianca 产品,以及基于新型设备平台(PF-300T Plus和PF-300M)和新型反应腔(pX 和Supra-D)的PECVD Stack(ONO 叠层)、ACHM 等先进工艺设备,实现了批量出货,陆续通过客户验证。2024 年研发投入75,597.63 万元,同比增加18,002.75万元,增长31.26%。2)报告期公司毛利率为41.69%,同比降低5.43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产品及新工艺的收入占比大幅度增加,新产品及新工艺在客户验证过程成本相对较高,毛利率下降。

    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52.53 万元,较上年同期-165,734.27 万元大幅度收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到541,581.1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3,048.18 万元,增长94.44%,其中预收货款对应的合同负债期末达到298,273.65 万元,较2023 年末的138,152.46 万元增加160,121.19 万元,增长115.90%。

    报告期末总资产较期初增长53.61%,主要系在手订单增加,业务规模扩大,存货大幅增长。公司报告期出货超过1,000 个设备反应腔,期末发出商品余额416,405.86 万元,较2023 年末193,387.32 万元增长115.32%,为后续收入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智云股份:营收3.84亿元,同降19.41%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现营业收入为3.84亿元,同比下降1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936.97万元,同比下降192.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09.09万元,同比增长188.67%;总资产为88,861.23万元,同比下降19.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9,153.89万元,同比下降21.44%。

    公司核心业务为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业务。目前公司已在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邦定、点胶、折弯、贴合、检测等多个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实现了国内主流OLED面板厂商和模组厂商的覆盖。

    2024年度公司触控显示模组段自动化设备业务因受行业下游需求未达预期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减少,整体毛利降低,进而净利润降低。

    智云股份将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一方面,抓住公司所涉显示面板行业国产替代率不断提升的浪潮,在深耕现有细分领域客户的同时积极拓展优质新客户及新的应用领域,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工艺水平,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以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截至本报告期末,智云股份及各子公司拥有已授权的有效专利177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外观设计型6项),软件著作权41项;申请中的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精测电子:营收25.65亿元,在手订单约28.44 亿元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5亿元,同比增长5.59%;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9,759.85 万元,同比下降165.0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007,630.68 万元,较期初增长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46,381.68 万元,较期初减少6.52%。

    报告期内,受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宏观经济复苏趋缓以及行业周期性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公司显示、新能源领域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巩固公司市场地位,公司根据市场情况下调了部分显示领域的产品价格,积极参与竞争,导致公司显示领域毛利率相较于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显示领域的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在新能源领域,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下滑明显,报告期亏损约为8,900 万元。公司在半导体领域进展迅速,半导体领域营业收入76,794.2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65%;同时,半导体领域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公司目前在半导体的新业务领域仍处于高投入期。公司2024 年研发投入73,061.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8%(其中半导体检测领域研发投入35,797.66 万元,较上年增长32.76%)。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精测电子取得在手订单金额总计约28.44 亿元,其中显示领域在手订单约7.64 亿元、半导体领域在手订单约16.68 亿元、新能源领域在手订单约4.12 亿元,公司半导体业务已成为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公司半导体领域订单主要来源于前道量检测领域,前道量检测领域订单占半导体领域订单九成以上,后道检测等领域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占公司半导体领域营收和订单的比例较低。报告期内公司在整个半导体板块实现销售收入76,794.2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65%,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29.94%。

    报告期内公司显示领域毛利率38.36%,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9.02%,显示领域的净利润同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在显示领域总体经营情况平稳有序,显示领域实现销售收入159,078.09 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8.98%。

    明微电子:营收6.07亿元,同降5.9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5.90%;归母净利润708.89 万元,同比上升108.19%;扣非净利润-1,955.51 万元,同比上升82.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66.93 万元,同比下降123.14%;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均上升108.86%。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总资产148,543.20 万元,同比下降5.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3,825.28 万元,同比下降6.93%。

    明微电子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各部门业务协同能力和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基于终端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智能景观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同时加强库存管理,积极消化长库龄存货,报告期末公司存货处于较合理水平;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带动公司整体效益的有效改善,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10.13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明微电子本着研发创新为发展基石的思路,持续地、有计划地推进公司自主研发,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1,317.93 万元,有效推动了技术储备体系的完善与产品矩阵的迭代升级。

    报告期,明微电子新申请专利26 项,获得授权专利43 项;新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4项,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39 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73 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80 项;累计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427 项,目前获得有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74 项。

    新相微:营收5.07亿元,同增5.61%

    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1%;归母净利润843.29 万元。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产品品类扩充,产品销量提升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虽然半导体显示行业景气度回升,但行业竞争格局仍较严峻,公司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承压,致使毛利率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

    报告期内,半导体设计公司经历去库周期后库存水位已基本回归正常水平,虽行业竞争格局仍较严峻,但公司积极推动业务发展,收入规模稳定增加,同时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加速新品推出并不断优化成本,经营情况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出货量创新高。

    新相微长期深耕于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并围绕该领域深入布局,随着显示面板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示芯片行业发展也持续向好。公司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升级和迭代,从显示技术角度分析,产品支持目前主流TFT-LCD 与AMOLED 显示技术,且能涵盖QQVGA、WQVGA、VGA、HD、FHD、FHD+、4K/8K 等多种分辨率;从面板尺寸的适配度分析,产品支持大中小全尺寸,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穿戴、AR 眼镜、手机、工控显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视、车载显示等,应用领域较为全面。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产品的低功耗、面积小、成本低、散热好、工作温度低、驱动能力强,抗ESD 静电能力强、支持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可靠性等方面获得了客户和市场认可,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新相微研发费用6,585.0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98%。公司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新产品线,推进产品升级和优化。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26 项(其中发明专利22 项),拥有集成电路布图登记74 项,2024 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6 项。

    联创电子:营收102.12亿元,同增3.69%

    2024 年,受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预期。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2.12 亿元,同比增长3.69%;归母净利润亏损5.53 亿元,同比上升44.29%。

    联创电子深耕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运动相机、机器视觉等领域和场景配套的光学镜头、影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关键光学、光电子产品及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江西省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南昌市重点企业和江西省汽车电子产业链链主企业。

    报告期内,光学产业营收同比增长34.21%,车载镜头及影像模组营收同比增幅达126.67%。合肥车载光学产业园已于2024 年10 月正式投产,设计年产能达0.5 亿颗车载镜头和0.5 亿颗车载影像模组,目前产能正在快速爬坡。在车载镜头和摄像头快速上量的同时公司也大力拓展车载显示屏和HUD 业务,目前车载屏已获得众多项目定点,形成"感知+显示"完整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联创电子紧抓市场机遇,通过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降低制造成本,优化客户结构,成功进入多家一线消费品牌新客户资源池并实现量产,手机等消费类触控显示模组销量大幅增长;触控显示模组电子组件产品顺利量产,为公司产品产业链延伸及附加值提升奠定基础;重点拓展车载显示与MNT 应用领域,建立中大尺寸模组生产线,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竞争能力。

    北美运营中心及德国子公司实现常态化本地化服务,墨西哥工厂建成投产,越南工厂即将竣工,形成"多区域产能+本地化服务"的协同网络,显著强化了全球服务和交付能力;

    截至2024 年底,联创电子累计获发明专利631 项,含海外48 项;2024 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57 项。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壁垒,公司不断巩固细分领域竞争优势。

    永新光学:营收8.92亿元,同增4.41%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41%,营收再创历史新高。条码扫描业务快速恢复并增长,激光雷达产品规模量产,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13 亿元,同比增长22.56%。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56 亿元,同比下降13.92%。

    受行业需求恢复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影响,四季度销售环比增长8.53%;因受凯麦分公司土地被征收一次性收益未在2024 年重复发生及研发费用增加等影响,2024 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 亿元,同比下降1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5 亿元,同比上升14.25%。

    2025 年第一季度,永新光学加压奋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净利润同比增长22.16%,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69%,业绩趋势不断向好。2025 年4 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技术壁垒高、进口依赖强的高端科学仪器迎来战略契机,作为深耕高端显微镜制造领域的企业,公司将凭借国产替代优势,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中受益。

    2024 年,永新光学持续聚焦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达9,850 万元,同比增长7.34%,占主营业务收入11.33%。由公司牵头在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加速落地,推出多款单价在20 万-300 万之间的显微镜新品,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超分辨和共聚焦光学显微镜的厂商。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参与承担科技项目14 项,包括国家级共6 项、省级1 项,市级7 项,通过持续承担科技项目,公司在自主研发和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智能影像方面。公司主要为激光光源投影机及工程投影机等高端产品厂商(科视、巴可、NEC 等)提供光学元组件。

    蓝特光学:营收10.34亿元,同增37.08%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08%;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58%;扣非净利润2.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1%;基本每股收益0.55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2%。

    蓝特光学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依托多样化的产品布局、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对下游消费电子、汽车智能驾驶、光通讯等领域的需求保持积极发掘;2024 年度,公司主要产品光学棱镜、玻璃晶圆、玻璃非球面透镜收入均有提升。

    蓝特光学光学棱镜业务2024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3,903,403.19 元,同比去年增长59.01%。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应用于智能手机潜望式摄像头模组的微棱镜产品的终端需求进一步扩张,形成了业绩增量。

    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2024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166,785.58 元,同比增长4.08%。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加强产能储备的同时采取积极的“降本增效”措施,应对报告期内出现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的调整;营收规模提升的同时实现了成本规模的收窄,保证了玻璃非球面透镜业务的长期竞争力。

    蓝特光学玻璃晶圆业务2024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586,851.81 元,同比增长38.91%。2024 年公司继续大力拓展下游市场,与全球领先的光学玻璃材料厂、半导体工艺设备厂商紧密合作,持续加深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改进和完善产品结构,加强客户开发,应用于AR/VR、汽车LOGO 投影、半导体等领域的显示玻璃晶圆、衬底玻璃晶圆、深加工玻璃晶圆业务实现了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蓝特光学海外业务整体销售占比达66.05%,其中直接出口至美国口岸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低于2%;同时公司部分原辅料、设备进口成本未来也可能受到加征关税影响。

    报告期内,蓝特光学坚持“技术拓市场、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继续大力推动研发,聚焦于新产品开发与核心技术积累,研发费用投入达1.17亿元;进一步夯实研发人才队伍,2024 年末研发团队人数达353 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5.13%;知识产权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新获得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已获得发明专利15 项,实用新型专利70 项,外观设计专利8 项,软件著作权9 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波长光电:营收4.16亿元,同增14.32%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1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2%,其中,激光光学领域收入2.69 亿元,同比增长22.17%。本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695.93 万元,同比下降了31.72%。营业收入增加,但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红外业务毛利下滑、资产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

    2024 年,波长光电实现营业总收入4.1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2%,其中,受益于国内飞秒紫外远心场镜等智能制造、泛半导体领域产品表现良好以及境外销售增长,公司激光光学业务收入较上年度增加4,873.07 万元;公司新拓展消费级光学市场,其中AR/VR 收入约550 万元。

    2024 年度,波长光电管理与销售费用较上期增加1,009.45 万元,主要原因包括:①公司实施高端人才储备战略,期末公司员工数量同比增长110 余人,对应的销售、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较上期增加285.4 万元;②公司于2024 年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对应销售、管理费用增加167.81 万元;③2024 年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等项目转固,对应的折旧与摊销增加392.54 万元。

    2024 年度,波长光电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研发人员20 余人,研发费用较上期增加629.13 万元。

    2024 年度,波长光电根据在手订单及新增订单预期情况,增加产品及原材料备货,并且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增加金属锗的战略储备,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度增加5,467.15 万元,当期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较去年增加了581.29 万元。

    四维图新:营收35.18亿元,同增12.68%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对客户的属地化服务,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专业服务,公司产品在市场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实现营业收入35.18亿元,同比增长12.68%。智云板块的数据合规业务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智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公司芯片出货量大幅提升,持续巩固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智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0.92%。

    报告期内,四维图新智驾业务板块实现收入2.71亿元,较2023年下降28.08%。这一变化主要源于该业务板块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交付周期的影响。尽管收入有所下降,但公司产品凭借卓越性能和创新性,获得了车企客户的高度认可。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成功斩获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定点60万套的新增定点。这不仅巩固了四维图新作为新型Tier1的行业地位,也标志着公司逐步跻身行业支柱队列。未来,公司将通过规模化降本和“轻硬件+场景优化”的策略,加速产品量产上车,抢占大众市场。

    在智舱业务方面,四维图新构建了以“软件能力+硬件终端+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业务矩阵,并结合辅助驾驶方案、地图等要素,为车企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公司智舱业务在2024年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12.87%,公司选择主动聚焦乘用车板块,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

    锐明技术:营收27.77亿元,同增63.45%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在经营层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77 亿元,同比增长63.45%;归母净利润2.90 亿元,同比增长184.50%。公司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锐明技术总收入中,主营业务收入19.74 亿元,同比增长32.73%;非主营业务收入8.03 亿元,同比增长279.00%。非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低毛利的电子产品加工业务,为更好聚焦主业发展,公司已将经营该项业务的子公司控股权出让,自2025 年1 月1 日起,该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锐明技术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优化三级研发架构,提升研发效率。2024 年,公司通过“1+3”研发基础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解决方案和定制化需求的研发质量和效率。在技术研发团队人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支撑了营收的快速增长,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2.84 亿元,同比增长15.14%,同时,主营业务研发费用率由2023 年的16.57%下降到2024 年的14.37%。公司在保持高研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提升了盈利能力。

    锐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营销网络,全力抓住人工智能在商用车行业应用带来的商业机会。报告期内,国内主营业务收入6.93 亿元,同比增长14.80%,海外主营业务收入12.81 亿元,同比增长44.99%。公司通过提供高品质产品,不断提升行业口碑和客户满意度,实现了营收的快速增长。

    海外产能布局是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报告期内,越南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已经得到各地区客户认可,开始承担海外重点区域客户产品的生产制造任务。越南工厂的成功运营,给公司积累了宝贵的海外供应链规划和落地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新建智能制造中心以满足不同区域海外业务的增长需求,力争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更强的业务韧性。

    华安鑫创:营收10.35亿元,同增7.65%

    华安鑫创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7605.7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8.08%。

    报告期内,华安鑫创主营业务为汽车智能座舱的核心显示器件定制、软件系统开发及配套器件的销售,产品及服务主要涉及智能座舱显示系统及域控系统、全液晶仪表、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座舱电子产品。报告期内随着南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司已初步具备智能座舱终端制造能力,相应的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加。

    在业务拓展方面,华安鑫创深度聚焦智能座舱领域,稳步发展传统业务,大力拓展智能座舱终端业务,优化发展布局,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报告期内公司供货的核心显示器件产品应用于长城、吉利、长安、奇瑞、福特、上汽、小鹏、理想等主流车厂的热销车型;在智能座舱终端业务方面,公司与众多客户进行了深入的业务交流和技术探讨,并接受了来自小鹏汇天、奇瑞、长城、北汽新能源、长安福特、江淮汽车、北汽福田、三一重工、中兴汽车等客户的供应商审核并获得多个项目定点,实现了商用车领域项目定点突破,在深蓝、阿维塔、五菱等主流车厂实现产品批量供货,团队的专业能力和规模化服务能力获得客户认可,

    2024年华安鑫创智能座舱终端业务实现营收10,065.33万元,同比增长5,454.91%。同时,公司积极拓宽产品应用边界,率先实现与亚洲头部飞行汽车公司的项目定点,抢先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为践行公司“天地一体化”的业务布局迈出坚实步伐,也是公司致力于为人类美好出行提供更可靠更增值产品及服务的重要一步。此外,报告期内联营公司达成客户拓展目标,新增6家主机厂的供应商准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预期随着项目陆续量产将对公司业务形成正面影响。

    在智能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公司成功实现从试产到量产的关键跨越。公司首条全链条产线顺利通过试产,并推动部分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盈趣科技:营收35.73亿元,营收、净利双降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5%,实现归母净利润2.5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17%。

    虽然短期业绩承压,挑战接踵而至,但是全体盈趣人继续秉承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围绕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有序推进各经营管理工作。下半年,随着海外智造基地运营管理的全面改善提升,电子烟等核心产品产能开始逐步提升;同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业务全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UDM智能制造业务中的智能控制部件收入11.45亿,同比下降13.96%,创新消费电子产品收入11.37亿,同比下降1.55%。

    报告期内,盈趣科技继续坚持多板块业务融合发展的战略,在持续巩固发展UDM智能制造的同时,努力做大做强汽车电子及健康环境等战略业务板块,坚持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及智能家居等自主品牌的建设和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板块间的协同效应,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汽车电子智能化、电动化、联网化发展,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持续增长,各种创新型汽车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会,确立了六大发展方向:智能后视安全、智能舒适控制、智能座舱系统、车载运动机构、车载健康安全及车载智能制造等。受益于明星产品电子防眩镜、长滑轨控制、冰箱控制、方向盘离手检测HOD等新产品配置率的快速提升,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24年度汽车电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19.43%。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共计3.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为9.58%;新增授权专利数量141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项,新增商标9项。

    经纬辉开:营收32.61亿元,同降5.03%

    天津经纬辉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6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3%;归母净利润为2,145.7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42%;扣非净利润为1,576.3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6.96%。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452,628.67 万元,较上年末下降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98,020.49 万元,较上年末增加了0.81%。

    报告期内,经纬辉开触控显示板块及电力板块业务稳定发展,公司始终聚焦自身能力的成长,在保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前提下,积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在2024 年度实现了扭亏为盈。

    经纬辉开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和触控显示模组、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触控显示模组(全贴合产品)、保护屏盖板玻璃、换位铝导线、换位铜导线、铜组合线等。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载显示、家居电子、医疗器械、工业控制及电力等领域。

    报告期内,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收22.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68.77%;,较上年同期下降2.11%;营业成本19.29亿元,毛利率为14.00%,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0.94%。

    秋田微:营收10.85亿元,同增9.02%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9.02%;归母净利润9,060.59 万元,同比减少25.91%;扣非净利润7,596.15 万元,同比减少25.20%。

    秋田微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受公司订单结构变化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合计165,114.44 万元,同比减少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合计136,986.59 万元,同比增长0.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71%。

    秋田微在触控及液晶显示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能够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触控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高品质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信誉,赢得了众多国内外客户的信任,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秋田微电子纸以中小尺寸产品研发为主要方向,产品可应用于价格标签、姓名牌、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早期通过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完成了关键光电材料研发,已实现从颜料粒子修饰、电泳液复配、胶囊合成、膜片涂布到电子纸模组加工的全链条自主研发。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已就电子纸技术申请32 项专利,获得6 项发明授权专利和8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电子纸项目投入,全力推进产线建设并完善人员配置体系。目前,公司已基本构建电子纸产品量产能力,并实现了小批量出货。未来,公司将紧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导向,持续驱动电子纸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积极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边界。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秋田微已就车载高对比度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显示触控模组申请1 项专利。目前,车载高对比度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显示触控模组已完成项目验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秋田微已就车载曲面贴合技术申请1 项专利。目前,车载曲面贴合技术项目已完成项目验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同兴达:营收95.59亿元,同增12.27%

    作为专业第三方显示模组龙头企业,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努力克服行业低迷期的困难,保持与下游客户的良好沟通,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稳健良好,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5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2.27%;归母净利润3,251.4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26%;扣非净利润1,623.4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08%;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46%。

    报告期内,昆山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项目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坚决落实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战略。自2023年10月公司进入量产阶段后,经过2024年全员奋力拼搏,目前月产量超过1万片,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中国大陆同级别规模前三。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未来随着国内芯片设计厂商的发展以及晶圆产能释放,中国大陆地区的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中国整体显示驱动封测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4.3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80.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10%,2025年中国显示驱动封测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将提升至77.01%。随着项目的正式量产,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正式起锚,将有力助推国家半导体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液晶显示模组实现营收63.74亿元,同增3.55%,占营业收入比重66.68%,营业成本58.21亿元,毛利率8.69%,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0.64%。

    在显示模组屏技术研发方面,同兴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对盲孔、双盲孔、穿戴OLED、柔性OLED等技术及工业化量产开展研发和储备,其中盲孔、双盲孔穿戴OLED项目已完成量产;硬性OLED产线已建成并已量产;柔性OLED、MINILED相关的液晶显示前沿研发已完成基础研究,正在不断就制造技术、量产工艺等方面积极开展研发,部分已完成技术储备。研发成果生产及专利转化预计明后年量产并规模化供应市场。在光学摄像产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目前规划了光学变焦技术、TOF技术、结构光技术等预研项目,以上技术均预研完成。在半导体先进封测业务研发方面,公司目前规划了金凸块、铜镍金凸块等BUMPING、晶圆测试CP、玻璃覆晶COG、COP、薄膜覆晶COF、IC成品测试等全流程封装测试技术,同时正在开展铜柱、Chiplet等其他先进封装技术储备,产品技术应用已覆盖DDIC、TDDI、OLED等显示驱动领域。

    印度工厂的设立实现了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从长远布局看,印度同兴达的设立将有效提升公司在该区域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海外业务。

    国内方面公司已完成生产制造基地的全面布局。公司赣州同兴达三期(金凤梅园厂区)已投入使用,主要生产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笔电等显示触控模组,主要服务于国内一线智能终端品牌和面板厂商。同时,进一步完善赣州一期二期及南昌两个生产基地,生产效率及交付能力大大提升,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子公司日月同芯布局GoldBump全流程封装测试项目,拓展公司发展第二曲线。

    亚世光电:营收7.24亿元,电子纸业务同增142.84%

    亚世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2,845.77 万元,同比下降4.84%;营业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9.01%;营业成本64,321.70 万元,同比增长17.7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1,679.90 万元,同比下降27.82%。

    报告期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市场竞争加剧,销售单价下降,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所下降;(2)奇新光电(越南)有限公司2024 年6 月份开始投产,全年产生经营亏损,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所下降。

    亚世光电主要产品为中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电子纸显示模组,以工控仪器仪表、通讯终端、办公室自动化、医疗器械、家用电器、汽车显示、金融器具、安防、商业零售等细分应用领域为切入点,以小批量、多品种和深度参与客户产品定制为特色,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液晶显示屏及模组业务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减少15.57%,占营业收入比重63.70%,毛利率为13.88%,同比减少6.40%;电子纸业务实现营收2.47亿元,同比增加142.84%,占营业收入比重34.15%,毛利率为3.42%,同比增加1.52%。

    星星科技:营收12.02亿元,同增40.88%

    江西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增加34,866.75万元,增幅40.88%;归母净利润亏损61,889.03万元,同比亏损增加13,793.78万元,亏损增加幅度28.68%;扣非净利润亏损55,566.12万元,同比亏损增加4,089.57万元,亏损增加幅度7.94%。

    报告期内,星星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89.03万元,同比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2024年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2.18亿元;(2)母公司在未来税法规定的亏损可抵扣期限内难以实现可弥补亏损及其他暂时性差异事项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终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确认所得税费用1.41亿元;(3)滞纳金、赔偿金、违约金及各项罚款等营业外支出1.06亿元。

    星星科技主营业务涵盖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以及电动两轮车整车业务。其中视窗防护屏等产品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同时应用于车载电子、工业控制、教育电子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电动两轮车业务则聚焦整车制造,主要通过经销商实现对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交付。

    星星科技主营业务经过并购重组拓展至触控屏及精密结构件领域,目前拥有车载大尺寸软对硬/硬对硬多联屏自动对位贴合技术,前置光源导光处理技术,超轻薄超硬防护屏带主动笔触控模组技术,触控模组与带前置导光电子墨水屏显示模组的高精度贴合技术,高精度、高效率、高良率的透明电路蚀刻技术及银浆印刷技术,抗拉、高可靠性的FPC排线压合技术,高效率、可做异形曲面、低反射ITO蚀刻纹路的贴合技术,高可靠性的银浆过孔(Via Hole)技术,高端手写笔配套的超低电阻超高精细金属网格触控技术,曲面通孔+OLED全贴技术等,同时在显示模组上也实现了高色域、高亮度的Mini LED背光应用技术。

    长信科技:营收110.58亿元,同增24.40%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8亿元,同比上升24.40%,实现营业利润36,072.43万元,同比上升14.93%;实现归母净利润35,679.43万元,同比上升47.70%。

    报告期内,长信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电子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其中:消费电子业务包括:超薄液晶显示面板减薄业务、超薄玻璃盖板( UTG 、 UFG )业务、 ITO 导电玻璃和 VR 显示模组、智能可穿戴显示 模组、手机显示模组、 NB 和 PAD 显示模组、导光板、电子纸驱动基板等智能硬件产品;汽车电子业务包括:车载sensor 、车载 sensor 模组、车载盖板( 2D 和 3D )、车载显示模组、车载屏模组(包含中控屏、后视镜、仪表盘、 B 柱、抬头显、正副驾驶显示屏、扶手屏等)。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头部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体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所属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长信科技在镀膜领域深耕细作20余载,具备业内顶尖的镀膜设备和专业的研发团队,凭借卓越的盈利能力、优质且多元的客户结构以及领先的产品技术,稳居行业首位。报告期内,公司在镀膜领域市场份额再度突破,进一步夯实其主导地位。除ITO镀膜核心业务外,公司积极拓展产品矩阵,其主导研制的车镜等新产品成功实现量产,并快速渗透汽车电子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市场竞争力。

    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先驱力量,镀膜事业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方面持续深耕ITO领域,通过精细化运营扩大市场份额,构建稳固的行业竞争壁垒,另一方面,敏锐洞察市场动态,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如车镜项目、AR 镀膜及 CG 项目等,不断加大管理资源投入,高效实现业绩增长目标,紧跟汽车电子发展潮流深筑行业护城河。

    2024年,长信科技子公司长信新显在 ODM 项目布局上成果斐然,成功中标多个核心客户关键项目并推动部分量产,保障手机产线全年高效运转,产线稼动率与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在产能充分释放的基础上,公司深化与国内外头部客户的合作,并积极开拓新客户,从而大幅度提升盈利水平;2025年,在公司统一部署下,将尽快完成越南长信生产基地的建设,确保顺利投产并尽早实现盈利,推动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打开海外战略布局第一站。

    报告期内,长信科技成功将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盖板玻璃、隐私车窗、智能内饰表面等前沿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通过精细化管理,深度优化生产流程,精确管控成本,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公司车载显示产品锚定高端制造领域,秉持一贯化生产理念,厂房、产线、设备布局合理且具连贯性,按行业顶尖标准搭建,配备自动化程度高、精度优、尺寸跨度大的先进设备,兼具自动化与低成本优势。凭借技术、产业链布局及产线等综合优势,公司赢得客户高度认可,车载触显模组全贴合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全球车载市场,公司后续将充分利用在车载触控显示领域积累的成熟生产设备经验,依托国内先进的前沿设备与优质材料资源,持续整合、开发先进生产工艺,通过 Global 计划在未来车载显示领域不断巩固、凸显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效且极具竞争力的方案与产品 。

    九联科技:营收25.08亿元,同增15.54%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54%,归母净利润-14,182.61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28.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2,536.91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4.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33.55 万元。

    报告期内,九联科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177.66 万元,同比增长16.29%,主营业务成本217,712.23万元,同比增长15.05%,毛利率为11.20%,同比增长0.96 个百分点。

    九联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终端、鸿蒙产业、通信模块、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信创产品、智能制造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运营服务及其他产品等。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机顶盒、ONU 智能家庭网关、智能路由器、智能摄像头、鸿蒙终端等。

    视频领域产品包括110 寸5G+8KLCD 高动态背光专业显示屏、MINILED 背光控制解决方案、户外、半户外超高亮显示屏、LED模组等。

    东材科技:营收44.70亿元,同升19.60%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0 亿元,同比上升19.60%;实现归母净利润1.81 亿元,同比下降44.54%;实现扣非净利润1.24 亿元,同比下降42.0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0 元,同比下降45.95%。

    本报告期,东材科技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汽车装饰等领域。

    2024 年,东材科技及下属子公司共申请专利70 项,获得授权专利31 项。截至2024 年12 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65 项、已获授权有效专利335 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198项,实用新型专利122 项,外观设计专利15 项,为公司的产业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4 年度,东材科技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 号线、“年产25000 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年产2 万吨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2 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 万吨MLCC 及PCB 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按期转固,并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同时,各基地公司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质降本为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动产能升级,为产品交付和项目达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万润股份:营收36.93亿元,同降14.22%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降低14.22%;营业成本222,299.12万元,同比减少10.21%;实现利润总额41,551.16万元,同比减少56.31%;实现归母净利润24,627.80万元,同比减少67.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628.41万元,同比增加1.17%。

    万润股份是以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企业,现主要从事环保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以及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四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功能性材料方面,万润股份依托于在化学合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积累及延伸,先后涉足了液晶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OLED材料等多个领域,并已在上述公司所涉足产品领域取得了业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在聚酰亚胺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积极布局;公司于2022年启动“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用于扩增公司功能性材料产能,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公司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与九目化学新的OLED产能建设项目均在积极推进中。

    万润股份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目前主要产品为显示材料。公司显示材料主要包括高端液晶单体材料和中间体材料,OLED成品材料、OLED升华前单体材料和中间体材料。公司积极布局聚酰亚胺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等领域,进一步丰富公司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产品线,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

    万润股份的液晶材料包括高端液晶单体材料和中间体材料,位于整个LCD产业链的上游。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未来公司将不断研发新产品,继续优化液晶材料产品工艺与产能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公司液晶材料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万润股份OLED材料业务发展良好。公司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目前已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通过多家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三月科技收入规模呈增长态势;公司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的OLED升华前材料业务继续保持业内领先供应商地位。三月科技于2023年启动的“综合技术研发中心暨新型光电材料高端生产基地项目”以及九目化学于2023年启动的“九目化学生产基地A04项目”、于2024年启动的“九目化学生产基地A05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显示领域,公司TFT用聚酰亚胺成品材料作为液晶取向剂应用于TFT-LCD显示,公司光敏聚酰亚胺(PSPI)成品材料主要应用于OLED显示领域。在下游生产方面,目前国内使用的TFT用聚酰亚胺成品材料和光敏聚酰亚胺(PSPI)成品材料主要为进口材料,上述两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