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洲明、极米、BOE京东方、中光学、大族激光等17企发布2024年财报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4-22 作者:佚名

    4月21日晚间,洲明科技、极米科技、BOE京东方、中光学、深华发、天山电子、汇创达、大族激光、联得装备、凤凰光学、福光股份、力鼎光电、冠石科技、激智科技、威尔高、卓翼科技、金溢科技17家投影机、MLED、面板、光学、车载显示、显示模组、显示装备与显示材料等显示相关企业相继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在所汇总的17家企业中,营业收入有4家实现同比下降,13家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增幅超过10%的有8家,超过半数。有3家归母净利润为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2家实现同比增长,5家同降。有10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双增长。

    洲明科技:营收77.74 亿元,MLED销售额大幅增长

    2024年,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 周年,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中,仍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实现营业收入的稳健增长以及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彰显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洲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77.74 亿元,同比增长 4.90%,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Mini/Micro LED 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以及光显解决方案、 AI 内容等业务的持续拓展。在海外市场方面,2024 年公司实现海外营业收入 47.77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 61.45%,同比增长 18.33%,连续十年出口第一 。海外市场增长显著,尤其是亚非洲等区域,公司通过分级营销网络和本地化布局,进一步加强海外营销体系,扩充更多代理商和分销商,深化品牌构建,深化营销网络布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 Mini/Micro LED领域,公司 Mini/Micro LED 显示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 。

    2024年,洲明科技凭借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功实现综合毛利率29.11%,较去年同期上升 1.09 个百分点,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同时,公司在下游应用场景中积极挖掘高附加值领域,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附加值逐步凸显。

    2024年,洲明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 1.00 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 30.86%,主要有以下 2 个原因:(1) 2024 年度,公司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亏损 6,103 万元,主要系公司参股深圳洲明时代伯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所投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所致,造成投资损失 6,175 万元。(2) 2024 年,公司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损失为 3,18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损失 1,593 万元。若剔除投资损益(股权)、汇率所带来的波动影响,2024 年归母净利润(剔除投资损益(股权)、汇率损失后)为 1. 93 亿元,上年同期为 0 .95 亿 元,呈现增长态势,表明公司核心经营业务状况良好。

    2024年,洲明科技费用管控初见成效 ,全年期间费用率为 22.16%,较去年同期下降 0.24 个百分点。公司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与流程化管理方式,严格执行费用预算管理,有效控制各项开支。同时,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激活组织活力,实施精益管理,挖掘降本潜力。随着上述举措的持续推进,公司期间费用率仍具备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2024 年末,洲明科技商誉账面价值剩余 1.13 亿元,分布在 八 家子公司中,目前,这些子公司运营状况稳健。

    在LED 行业, AI 正以独特方式拓展行业发展空间,重新定义市场对 LED 行业的认知。在 AI 时代,客户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传统 B 端产品的 AI 技术融合,如 AI 虚拟人,还催生了 C 端产品,如 AI 陪伴助手的新兴需求,并进一步延伸至线上线下场景的 AI AGENT 应用,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凭借自身的领先技术和客户资源,从现有硬件显示产品、软件技术、数字内容积累出发,布局数字内容生产与 IP 打造,抢占 硬件 软件 内容 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发展先机,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业务发展新引擎,推动行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洲明科技AI 智能产品矩阵涵盖 To C 和 To B 两大类。 To C 产品主要面向家庭用户,满足情感陪伴、娱乐互动及健康照明需求,包括 AI 全息陪伴助手、 AI 交互式数字鱼缸和 AI 护眼台灯 落地灯 规划中 等AI 端侧硬件产品; To B 产品则针对文旅、商业、教育等场景,融合 AI 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沉浸式体验和智能服务,包括 AI 光堡盒子、全息柜一体机和 LED 展示机器人。所有产品均融合 AI 大模型、数字人技术,支持多模态交互、多语种切换及 个性化定制,具备智能语音交互、情感陪伴、内容创作等功能,作为光显领域的 AI Agent 赋能客户。面对 B 端客户,公司以 UniAIoT 光显平台和自研控制系统为核心,全面拥抱 AI ,实现产品标准化,解决方案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并完成一系列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

    通过集成公有云 AI 能力(豆包、 deepseek 、讯飞、商汤等)、本地部署 AI 大模型、端侧部署光显行业定制 AI 模型,强化公司自身 AI 解决方案能力,并针对性形成数字展陈解决方案、商业综合体解决方案、屏型机器人解决方案、 IP 数字虚拟人等特定场景解决方案和产品,进一步推 动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中高价值环节延伸,赋能千行百业。

    2024年是洲明科技国际渠道深度拓展的元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2024 年,通过全面开拓渠道,与合作伙伴达成深度市场战略合作,国际各区域流通市场取得了明显突破和增长,同时,公司在海外多地开设了全新的海外服务中心,持续完善海外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公司坚定不移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叠加本地化服务能力的强化,积极开拓 国际二级市场以促进销量增长、提升市占率。同时持续开展组织营销战役,拓宽营销路径,适配国际市场多样化需求。面对国际市场的新需求与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品牌梯队的广泛覆盖和高认知度优势,以洲明主品牌、雷迪奥、蓝普三大品牌全面进入各细分市场,形成协同效应和立体作战,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目前,洲明科技海外营销网络主要与当地头部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外营销体系,扩充代理商和分销商队伍,下沉至二三线城市挖掘细分客户,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此外,公司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 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拓展成果显著。在 一带一路 政策的支持下,公司海外业务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极米科技:营收34.05亿元,净利1.2亿元

    报告期内,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460.53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7%;归母净利润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30%;扣非净利润9,206.1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94%。

    报告期内,极米继续推进研发创新战略和供应链体系提质增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成本有效控制,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响应速度,整体推动公司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及核心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技术与产品层面,极米持续创新、优化产品矩阵,推出了Dual Light 2.0 护眼三色激光、Eagle-Eye 鹰眼计算光学、全自动云台等多项创新性技术。

    极米坚持以市场及用户需求为导向,于报告期内发布便携投影Play 5、家用旗舰RS 10 系列、轻薄投影Z7X 高亮版及Z6X 第五代等新品;Play 5 在奶茶杯大小的投影机身中内置了一体式隐藏云台,并搭配了“万象镜”与“氛围音箱”等多种玩法,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投影好看、好带、好玩的要求,该款产品在抖音等电商渠道广受用户好评。RS 10 全系产品搭载了公司的护眼三色激光技术,护眼三色激光技术是公司“宽光谱+窄光谱”光源技术路线的最新成果,采用极米自主研发的激光融合光学架构,不仅更接近自然光谱以保证舒适护眼的观影体验,更是全面提升了亮度、对比度、色域和色准等影响画质的关键指标,在画质领先的同时,也让三色激光拥有了更加健康护眼的体验。除护眼三色激光外,旗舰产品RS 10 Ultra 还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Eagle-Eye 鹰眼计算光学与全自动云台等多项创新性技术,引领行业技术革新。同时为满足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段的多样化需求,RS 10 系列推出了Mini、Pro 及Ultra 等多种配置版本,以供消费者按需选择。Play 5 作为Play 3 的迭代产品,夯实了公司在入门级DLP 投影的份额优势,而RS 10 系列提升了公司中高端产品中激光投影占比,公司产品矩阵不断优化。

    极米坚定实施品牌出海战略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在公司重点开拓的欧洲、日本等市场,公司持续精进本地化经营,不断完善线下渠道覆盖,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包括Best Buy、Sam’s Club、Walmart、Swisscom、MediaMarkt、Saturn、Fnac、Darty、EICorteIngles、Bic Camera、JB HI-FI、茑屋家电、友都八喜等在内的海外零售渠道。2024年,公司首次推出搭载Google TV(含正版Netflix)系统的海外产品,解决了海外消费者对内容端的迫切需求。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受到广泛认可,海外新品AURA 2、MoGo 3 Pro 荣获欧洲影音协会EISA(Expert Imaging and Sound Association)大奖,在日本综合消费电子大赏VGP 2025 评选中,公司产品荣获14 项大奖。公司内置于阿拉丁吸顶灯中的《西瓜游戏》,被移植至任天堂Switch、IOS 等平台后,迅速赢得全球用户青睐,2024 年全年该游戏下载量达540 万,累计下载量已突破1100 万。西瓜游戏荣获2024 年任天堂软件销量榜单Top 1、Google Play’s Best Game of 2024。

    积极拓展新业务,实现车载业务突破。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车载光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过往投影产品研发中,公司作为同时具备镜片、光机和整机自研自产能力的投影企业,在成像光学领域积累了光学设计、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技术与专利储备,在车载投影应用场景中具有差异化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宜宾极米在宜宾设有占地280 亩的生产制造基地,并已获得IATF 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认证。

    极米积极布局智能座舱、智能大灯等车载投影新业务,在宜宾生产基地组建了车载投影产品生产线,与整车厂商及产业上下游开展合作。自2024 年初车载团队搭建后,便迅速推进车载产品对国内外客户的供应链导入,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累计获得了8 个车载业务定点,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未来公司将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和交付的高效执行,同时持续推动车载显示解决方案的创新,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不仅为家庭娱乐场景带来变革,也为智能座舱、车载照明等相关场景注入更多可能性,提供卓越的智能化体验。

    报告期内,极米投入研发费用3.68 亿元,报告期内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0 项,累计已取得发明专利402 项。

    BOE京东方:营收近2000亿,净利超53亿

    2024年,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983.81亿元,同增13.66%;归母净利润为53.23亿元,同增108.97%;扣非净利润为 38.37亿元,同增706.60%。

    2024年,是京东方迈向下一个三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全球形势复杂多变、行业经营普遍承压的外部环境,全体京东方人不畏艰难、砥砺奋进,用辛勤的耕耘铸就了公司的丰收之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全年营收近 2,000亿。各业务也保持高质发展势头,半导体显示业务方面, LCD整体及五大主流应用产品出货量、出货面积继续稳居全球第一,车载、零售、医疗、 IoT等创新市场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柔性OLED出货量稳步增长,全年出货近 1.4亿片;创新业务方面, MLED业务经营改善明显,传感智慧视窗营收同比翻倍增长 智慧医工成都医院三甲评审顺利推进 此外 “N”业务持续蓬勃发展,在智慧车联、超高清显示、数字艺术等细分场景实现突破并打造标杆案例,部分业务赢得资本市场青睐。

    MLED业务业绩经营向好发展。MLED持续完善产业链条,直显业务经营改善明显,COB新产线顺利点亮,四面裸眼3D产品获2024年“柏林设计奖”,影屏荣获好莱坞DCI认证;背光业务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联动行业头部客户在NB、MNT、TPC、车载、商显等细分领域推出多款Mini LED、曲面、异形等高端产品,其中MNT 31.5"产品获VGP金赏奖,车载首款13.48" 产品量产。

    显示器件领先地位持续巩固,不断夯实发展优势。LCD主流应用出货量稳居全球首位;柔性OLED器件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显著,多款高端折叠产品实现客户独供。技术创新引领高端旗舰产品全线升级,产品结构优化效果显著:高端LCD解决方案UB Cell技术迭代推出黑钻、黑晶产品,引领高端TV新风尚;OLED业务联合客户独家开发全球首款三折叠产品,开创OLED移动终端产品应用新形态。此外,公司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产线提前封顶,新建第6代LTPO LCD产线首款产品提前点亮,持续夯实半导体显示领域竞争优势。

    物联网创新业务深耕细分市场,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智慧终端业务,TV终端中标客户高色域及低能效电视产品;MNT终端Gaming、QHD+、Mini LED高端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TPC终端进入核心客户平板ODM资源池,海外业务获取Google MADA资质;办公教育类e-Note产品实现整机自研突破;IoT终端交互白板与拼接屏等细分领域出货量保持第一。系统方案业务,智慧金融已累计为全国31个省市区的4,500+银行网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金融解决方案;智慧园区持续强化文商旅等园区细分场景的产品方案能力,已在35个城市落地标杆项目50+,服务客户700+,推动园区智能化服务升级;品牌业务持续深耕会议办公、数字展陈、新零售等场景,打造一系列更智慧易用的商显产品,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创新业务全面突破,持续打造行业典范。精电强化与主流自主品牌的战略合作,与奇瑞共建联合创新显示实验室;大尺寸OLED产品获得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平台化定点项目;海外市场拿下头部客户Mini LED + Oxide集成模组平台化定点项目;能源科技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新能源电站投建同比增长超50%,获得合同能源管理服务5A级、节能行业企业信用3A级两项行业最高荣誉,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中祥英为泛半导体行业提供工业软件、智慧厂务、工业AI等产品和服务,自研产品在半导体晶圆、半导体封测、膜材、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等多个行业持续取得突破;中联超清聚焦超高清数字化赛道,推出超清政企显示终端、国产化智能航显终端、U-Station超高清播控终端等三款核心产品,成功打造亮马河铂宫闸、澳门美高梅数字艺术博物馆等一系列标杆项目,助力中国国家话剧院《苏堤春晓》第二现场项目入选文旅部2024文旅数字化创新全国“十佳案例”,国家大剧院数字艺术展项目入选 “2024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

    截止 2024年,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量超 10万件,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海外专利超 33%,并连续 7年跻身 IFI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 TOP 20,连续 9年进入WIPO全球 PCT专利申请 TOP 10。 产品与技术方面 全球首款 “Z”字形三折叠屏量产交付开创 OLED产品新形态; UB Cell技术迭代推出黑钻、黑晶产品,引领高端 TV新风尚;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和 SID、 CES、 IFA等行业大奖。此外,京东方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浪潮 正式发布 “AI+”战略 并适配 “AI+”战略落地的组织机制 积极推进AI在生产制造、产品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赋能增效,全方位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中光学:营收17.85亿元,同降17.87%

    2024年度,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87%;归母净利润亏损3.7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9.19%。

    公司以先进光学感知、成像、显示、照明为主线,围绕“军用光电、汽车光电、IT 光电” 三大领域,瞄准“微纳光学、功能镀膜、新光源数字微显示、车联网智能交互汽车光电、光电侦察与智慧安防系统”五大业务,打造“六大中心” ,加快新元件(先进光学元组件)、新镜头(光学镜头与模组)、新整机(光学引擎与投影机)、新系统全产业链布局 。主要业务包括精密光学元组件、光电防务、智慧安防、光学微显示、汽车光电及其核心部件。

    光学元组件产品:主要分布在数码光学、薄膜光学、安防车载光学与特种光学四个细分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数字投影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智慧安防产品等,主导产品是透镜、棱镜、镜头、光机等。光学精密零组件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薄膜等关键装备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公司加快向非球面、自由曲面元件、微纳光学超表面等转型升级。

    投影显示产品具备基于DLP、1LCD、3LCD、LCoS 方案投影显示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检测能力,主营产品包括投影整机及光学引擎、光学镜头等核心部件。

    近年来,公司加大微显示技术在汽车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大灯、车载HUD 等领域的研发拓展和产业化应用,突破了偏振消杂光、防阳光倒灌、LED 调光、双焦面成像、电机低噪音控制、虚实融合算法等关键技术,顺利完成高性能PGU 与新一代AR‐HUD 总成开发,获得客户定点并顺利交付。

    深华发:营收8.17亿元,显示业务同增22.95%

    2024年度,深圳中恒华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41%;利润总额4051.8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9.85%;净利润3673.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5.35%。

    深华发主要从事定制化液晶专显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在液晶专显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在细分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视讯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5%,视讯事业部在报告期内对产品结构做了相应调整,持续开发中高端产品,同时在维持原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客户,加强盈利型客户的维护;对内进一步优化成本费用,根据客户端的成本调整情况,及时传导并有效的与上游各供应商进行成本优化落地。2024年全年实现销售液晶显示器131万台。

    天山电子:营收14.77亿元,同增16.54%

    报告期内,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16.54%;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99%;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50.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62.01万元,同比增长82.0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201,735.12万元,同比增长1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合计140,876.88万元,同比增长8.5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5%,同比增加2.68个百分点。

    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双增长,且净利润增长率显著高于营收增长率,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升级,在乘用车及两轮摩托车车载电子产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订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凭借一站式专业显示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增强客户黏性,深挖客户产品需求,使得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的产品销售均实现显著增长;此外,公司持续加大在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方案板、复杂模组整合产品、非显薄膜按键产品以及车载电子等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创新投入,通过释放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及材料成本,深化推进降本提效的专项工作,提升了公司经营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在车载显示领域实现显著增长。依托炫彩纹理、IML面板工艺、大尺寸TFT显示屏、反射型TFT显示屏、超大尺寸/异形盖板、双屏显示组合模组、3D热压弯曲盖板显示屏、车载窄边框点胶工艺显示屏、多向防窥隐私型液晶模组、压铸一体成型结构液晶模组、3A处理防眩低反防污高亮型液晶模组、VA+多色渐变彩膜液晶模组等创新技术,其VA+TFT组合屏、TFT模组成功拓展至两轮车仪表、乘用车/商用车仪表、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仪表、后排娱乐屏等全场景应用,成功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头部车企。公司现具备3.5-17.3寸全尺寸覆盖能力,量产双连屏、曲面屏及压铸结构模组,通过OCA/OCR全贴合技术实现熄屏一体黑、防窥显示等效果,满足耐高温、抗冲击、高亮度、高对比度以及防UV等终端厂商对产品的性能的要求,并支持AG/AR/AF/Anti-FOG、熄屏一体黑显等表面处理工艺。未来将聚焦平台化开发策略,强化大尺寸触显一体化、反射型TFT等前沿技术布局,加速拓展智能座舱显示解决方案,抢占汽车智能化产业升级红利。

    公司依托单色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组、彩色液晶显示模组和触摸屏的产品矩阵体系,通过动态调整募投项目精准卡位市场趋势,基于车载电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智能家居、民生能源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将“光电触显一体化模组建设项目”投资额从10,636.56万元调增至19,050.29万元,重点推进灵山基地车载显示屏/模组、复杂模组及中大尺寸显示模组等高端产线建设,同时将“檀圩基地”定位为单色模组柔性化生产基地,通过产线搬迁与设备升级加速了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释放和实现双基地协同效应。目前,“光电触显一体化模组建设项目”已部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同时,灵山基地新建生产厂房力争在2025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以保证光电触显一体化模组项目的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研发团队聚焦车载电子与复杂模组智能终端两大战略方向,在车载高可靠性FOB绑定、车载防窥显示、车载3D热压弯曲盖板显示屏、车载一体式压铸外观件模组、LC可变光式防眩后视镜模组、AMOLED模组、Android方案板、智慧串口显示模组、屏显驱动+结构复杂模组、MiniLED背光触显模组、异形触控面板、大尺寸触控模组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推进MiniLED背光触显模组、Android方案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并计划通过异形触控面板、大尺寸触控模组等核心技术,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ARM、MCU、HDMI等多种整机方案。同时,在智慧串口显示模组、LC可变光式防眩后视镜模组的研发工作亦同步取得一定进展。

    汇创达:营收14.74亿元,同增8.67%

    报告期内,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微幅上涨,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归母净利润10,074.81 万元,同比增长7.44%。

    报告期内,信号传输元器件及组件实现销售收入63,984.67 万元,同比增长22.79%。主要系受政策补贴推动,“以旧换新”政策增加手机品类,智能手机需求显著复苏,以及公司收购信为兴后,精密按键开关与信为兴的精密连接器、五金屏蔽罩等业务在精密加工领域的优势相互促进,实现研发、客户、供应链多角度协同,主要产品的出货量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导光结构件及组件实现销售收入36,689.99 万元,同比下降9.08%。虽然全球笔记本电脑因需求放缓和库存调整而增速放缓的趋势已得到缓解,库存修正和需求疲软已经趋于正常,但由于产品降价及需求复苏不明显,公司笔记本电脑背光模组的销售收入略有下降。报告期内,为应对业务发展瓶颈,头部品牌已相继推出AIPC 旗舰产品,公司也在不断升级背光产品技术路径以适应市场需求,尤其是产品超薄化发展、自动设备改造成本降低和MiniLED/RGB笔记本电脑键盘背光被市场所接受,笔记本电脑键盘背光的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较稳定,公司是该细分行业内的领先企业,相信在AIPC 和更新换代的需求驱动之下,将对拉动公司笔电背光模组的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报告期内,新能源结构组件实现销售收入5,368.20 万元,同比增长239.00%。主要系公司CCS 产品收到储能领域客户订单,生产与交付顺利进行中。同时,公司长期关注新能源领域,接触到意向新客户后,将与客户共同开展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紧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迭代趋势,以点带面的规划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预计今年也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增长。

    报告期内,代工业务实现收入27,584.47 万元,同比下降13.61%。主要系公司代工多为智能家居产品,因经济形势导致的该部分产品需求承压,在周期性的产品去库存及同质化竞争导致的内卷情形下,代工业务毛利率较低且业务增速放缓,经公司管理层决策,未来公司将修剪业务枝蔓,裁撤非核心业务,聚焦公司战略性业务,优化公司整体业务结构。

    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9,656.99 万元,同比增长24.77%,主要系公司核心业务毛利率稳定,且公司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深化内部管理,推进降本增效和流程优化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合理控制各项成本与费用。

    大族激光:营收147.71亿元,净利16.94亿

    2024 年年度,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47.71亿元,营业利润18.16亿元,归母净利润16.94亿元,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减4.83%、120.61%、106.52%、-4.39%。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产业设备业务实现收入54.86 亿元,同比增长43.73%。其中,消费电子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43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PCB 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43 亿元,较去年大幅增长104.56%。

    报告期内,半导体设备(含泛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75 亿元,同比下降16.55%。半导体产业方面,SiC 晶锭激光剥片研磨一体机、激光解键合设备、去胶显影机、去胶剥离机等多种量产设备取得业内大客户正式订单。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成DDS 冷扩机、SDTT 透膜隐切机等多种设备的研发工作,并成功实现第四代半导体金刚石激光有效剥片,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以显示面板为代表的泛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下游客户新项目陆续开始招投标工作,相关订单相较去年有所增长。公司推进激光切割、钻孔,激光修复,激光剥离等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性能改善,成功研发、生产多款显示行业国内首台设备,打破面板前段及中段工艺进口设备的垄断,取得国内首台前段核心制程设备订单,单台设备金额超过5,000 万元,激光修复机、平板显示器基板切割机多次中标京东方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获得行业龙头客户的广泛认可。

    报告期内,通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71 亿元,同比增长7.64%。其中,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9.63 亿元,同比增长26.67%;高功率激光焊接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4 亿元,同比下降31.01%。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总资产3,422,705.97 万元,负债1,672,952.78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613,892.74 万元,资产负债率48.88%。

    2024 年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2,605.07 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381.62 万元,其中构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支出139,441.63 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6,881.38 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16,465.99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运行平稳,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小幅增长,得益于消费类电子市场回暖及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升级,叠加AI 服务器在内的算力产业链的强劲需求,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族数控(股票代码:301200)PCB 行业专用设备市场需求及经营业绩均较上年度出现大幅增长。详见本节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控股子公司大族思特的控股权处置,公司持有大族思特股权比例由70.06383%降低至4.54676%,大族思特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此次交易增加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9,007.71 万元,此项收益属非经常性损益。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8,949 项,其中各类专利共6,617 项,著作权1,296 项,商标权1,036 项。

    联得装备:营收13.96亿元,同增15.63%

    报告期内,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63%;实现归母净利润2.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06%。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显示智能装备、汽车智能座舱系统装备、半导体封测设备、新能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绑定设备、贴合设备、偏贴设备、覆膜设备、检测设备、大尺寸/超大尺寸TV 整线设备、移动终端自动化设备、汽车智能座舱系统组装设备、Mini/Micro LED 芯片分选设备、扩晶设备、真空贴膜设备、巨量转移设备、高精度拼接设备、半导体倒装设备、固晶设备、AOI 检测设备、引线框架贴膜设备、锂电池模切叠片设备、电芯装配段及pack 段整线自动化设备。

    公司所产半导体显示自动化模组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件中显示模组,主要是TFT-LCD、OLED、Mini LED、Micro LED 显示模组等相关零组件的模组组装生产。借助模组组装设备生产的平板显示器件及相关零组件,是包括VR/AR/MR、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移动电脑、平板电视、液晶显示器、汽车电子在内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其他需要显示功能的终端产品。公司的模组组装设备已成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中,成为大陆汽车电子的全球供应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稳扎稳打,坚定夯实了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专注于研发、制造、销售半导体后道工序的封装测试设备,已完成研发COF 倒装共晶、共晶固晶、软焊料固晶、AOI 检测、引线框架贴膜和检测等设备。基于在半导体固晶机领域的研发基础、工艺积累和人才优势,公司已经具备蘸胶、共晶、软焊料、点胶、倒装等固晶机工艺技术,同时在半导体材料的细分领域,引线框架生产检测设备上也有布局,已批量交付引线框架贴膜机、引线框架AOI 检测机等。公司也在积极调研和拓展晶圆级等先进封装制程和第三代半导体相关装备。公司深化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战略布局,构建多个业务领域,2024 年,公司在保持原有设备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并把握新能源设备领域的发展机遇。后续公司将加快推进锂电池设备领域和钙钛矿设备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形成产品竞争优势,实现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为12,075.14 万元,占营业收入8.65%。报告期内,公司在大尺寸面板模组组装领域持续创新,得到行业与客户的肯定,科研成果取得良好进展。公司研发的G8.6 代用贴膜设备实现了首次向中前段设备生产市场渗透,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最终实现平板显示器件生产线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也加大投入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研发,目前已经完成半导体倒装设备研发并已实现订单,给公司提供了进入更大市场的机会,形成产品竞争优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凤凰光学:营收16.81亿元,同降6.14%

    2024 年度,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光学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加快新业务布局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加强精细化管理,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6.81 亿元,同比下降6.14%;归母净利润1344.55 万元,实现业绩扭亏为盈。

    面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严峻考验,公司始终着眼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成功开发出多款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光学业务成功研发了连续变焦、超高像素、超大靶面的多款光学镜头产品,推动显微镜产品从普教走向医疗与工业领域的拓展。控制器产品成功开发了大功率电机控制器及延伸产品,且完成了无电解电容风机驱动控制算法和无感流体泵多维矩阵曲线模型算法开发,解决了产品应用的痛点。

    报告期公司转让凤凰新能源9.106%股权和出售XR 业务,进一步集中资源聚焦发展光学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持续推进光电产品业务的融合发展。

    报告期内,光学产品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7 亿元,光学业务占主营收入52.90%。报告期内,控制器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2 亿元,控制器业务占主营收入31.87%。报告期内,锂电芯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 亿元,锂电芯业务占主营收入15.23%。

    凤凰光学是一家拥有六十年历史的综合光学元件及产品的生产商,近年来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精密加工、光学组件国内重要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光学组件、精密加工、光学仪器等。光学组件主要用于安防视频监控、车载、红外及机器视觉等领域;精密加工包括金属结构件精密加工和光学镜片精加工,主要用于照相机、投影机、车载等领域;光学仪器主要产品为各类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普教、工业、研究院所等领域。

    福光股份:营收6.21亿元,扭亏为盈

    2024 年,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5.82%;归母净利润949.40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5,165.81 万元,同比增长222.03%,创历史新高。

    福光股份同步推进定制、非定制产品业务,强化多元化竞争优势。定制产品业务上,公司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大成本控制优势,提高批产项目收入金额,实现营业收入14,635.64 万元,同比增长113.26%,创历史新高;非定制产品业务上,公司积极拓展应用市场,打造全场景产品矩阵,其中光学元件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8,399.78 万元,同比增长7.95%。

    本年度福光股份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并严格执行成本控制: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4.38%,改变下滑趋势,显著回升,较上年增加4.60 个百分点,其中定制产品收入大幅增长促使产品结构中高毛利率产品的收入占比提高,非定制光学镜头毛利率提高至19.64%,较上年增加8.52 个百分点。本年度在收入、毛利上升的同时,公司职工薪酬占营业收入比例30.33%,较上年减少1.27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中,除折旧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外的费用总额较上年同比下降1.90%。

    本年度福光股份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积极应对技术迭代风险,研发费用率达10%以上,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等荣誉;截止2024 年12 月31日公司拥有995 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518 项,2024 年新增授权专利153 项,其中发明专利104 项,充分彰显公司的创新实力。

    双轮驱动,深化业务布局。定制产品业务上,紧跟下游客户需求恢复,加大业务力度,大客户数量及金额均较上年增加,其中无人系统相关产品收入增量明显且产品线由可见光拓展至红外载荷;成功中标某边海防项目,负责生产含镜头、相机控制模块、激光测距组件的光电系统。非定制产品业务上,公司深入挖掘应用市场,打造全场景产品矩阵,2024 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光学元件等营业收入均较上年增加。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镜头收到5 份开发定点通知,并顺利通过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验厂。红外镜头方面,无人机相关产品收入显著增加,同时顺利布局车载领域并完成送样。2024 年应用Micro LED 技术的AR 眼镜投影光机销售量较上年翻两番,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福光股份“非定制产品”主要包含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投影光机等,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AR/VR 等领域。

    报告期内,福光股份新申请专利85 项,获得授权专利153 项,其中发明专利104 项、实用新型专利49 项。

    力鼎光电:营收6.21亿元,同增2.73%

    报告期内,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公司本年度业绩状况总体稳中有进。

    力鼎光电自成立起专注于光学镜头产业,拥有设计、生产、销售完整的业务体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安防视频监控、车载镜头、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视讯会议、无人机、VR/AR 设备、运动DV、动作捕捉、3D Sensing、计算机视觉等下游应用领域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成像解决方案和高品质的光学镜头产品。

    力鼎光电光学镜头产品主要出口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有捷普集团、群光电子、时捷集团、伟创力、SVI 等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或品牌商。公司“EVETAR”品牌在国际光学镜头市场已成为高质量、高性价比代名词,拥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

    力鼎光电的产品主要以玻璃镜头为主,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中高端安防视频监控和新兴消费类电子、车载镜头及机器视觉等领域,终端品牌客户以下游细分领域中国际知名一线厂商为主。

    报告期内,力鼎光电前期在专业安防监控及车载领域布局的定制客户项目已开始放量,填补了前述因消费板块而下降的收入,并提升了公司整体收入。总体上,公司高端定制化、跨应用领域多品种的市场策略,以及公司优异开发能力,使公司能通过其他细分领域的沉淀项目或全新项目保障业绩稳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有机会实现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36.9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同时,公司积极优化内外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工艺,持续优化流程,动态调整生产营运策略,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一系列增效降本措施促进公司运营成本有效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35,273.72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1%。以上综合导致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度增加2.74 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境外客户持续及时回款,力鼎光电美元货币资产储备增加,美国本土前期多次加息,美元存款利率较高,增厚了公司本期利息收入,公司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收入为2,333.5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92%。报告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仍主要表现为美元相对升值,公司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收益为986.9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91%。美元货币资产的宏观金融市场情况,为公司本年度业绩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冠石科技:营收13.59亿元,同增51.95%

    2024 年度,南京冠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95%;实现营业利润亏损26,021,994.17 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7.6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5,455,120.37 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9.60%;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24,749,185.01 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3.49%;研发费用55,275,593.52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92%。

    冠石科技偏光片产品以矩形偏光片为主,加工能力覆盖11 英寸至100 英寸各类大小规格型号,产品最终适用于电视、显示器等终端应用,能够满足客户不同的采购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1 条偏光片加工生产线,其中以中大尺寸产线为主,产能状况稳定。我们深知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因此,我们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冠石科技全资子公司宁波冠石半导体有限公司与宁波前湾新区2023 年5 月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投资16.10 亿元用于建设“光掩膜版制造项目”,加速推进项目进展,该项目已于2023 年10 月份开工建设,至2024 年1 月底厂房封顶,同年7 月首台电子束掩膜版光刻机顺利交付,10 月试产、送样及认证。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宁波冠石已于2025 年3 月19 日实现了55 纳米光掩膜版交付及40 纳米光掩膜版生产线成功通线。这不仅是公司战略布局“一大一小一微”全面落实的历史性重要里程碑,更是公司稳步迈入半导体行业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新起点。

    冠石科技将继续按照已有的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各项生产工作。光掩膜版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国内技术能力先进的独立光掩膜版生产企业,可填补国内先进制程光罩空白,打破国外高端光掩膜版的垄断局面,提高我国半导体光掩膜产业的安全和可控性。

    冠石科技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功能性结构件、超高清液晶显示面板及研发中心”已建成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顺利实现量产。报告期内,公司加深与客户的合作力度,多产品多维度的合作,丰富产品类型。在面对市场需求动态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实际因素,主动调控产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需求。随着显示行业逐步回暖复苏,公司将持续拓展市场,优化产品类型。

    截至目前已,冠石科技取得8 项发明专利及109 项实用新型专利,9 件软件著作权,另有13 项发明专利和25 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已获得受理。

    激智科技:营收21.75亿元,净利1.9亿

    本报告期内,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5%,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7%。2024年度公司高端复合光学膜需求旺盛,DPP等高毛利产品取得较好增长,公司光学膜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产能利用率提升,2024年度背板等光伏产品需求较弱,但公司成功解决光伏间隙反光膜的研发及技术难题,实现光伏间隙反光膜的量产,因此净利润同比增加。

    报告期内,量子点膜、复合膜及COP等高端显示用光学膜产品销售额达87,065.52万元,同比增长42.78%。公司继续推动生产改革及优化,复合光学膜良率提升及销售额增长带动公司利润增长。2024年国内的家电及能耗补贴政策进一步带动公司高端光学膜的业绩增长,同时小尺寸光学膜进入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供应链,推动国内小尺寸光学膜国产化替代。

    激智科技于2024年上半年投资柳宙新材料,公司目前持有其13.64%的股权。柳宙新材料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道路交通用微棱镜反光膜。公司现有5条棱镜型反光膜热压线,产品种类涵盖国标GB/T 18833-2012 和ASTM D4956-16中的Ⅰ、Ⅱ、Ⅲ、Ⅳ及Ⅴ类反光膜,反光车身贴、工作区安全警示标志与防撞栏警示标。

    截至报告期末,激智科技已取得专利196项,其中发明专利156项。公司一直专注于功能性薄膜的研发,重视研发投入及增强创新能力,注重下一代研发骨干创新能力培养及建立有效的培养及激励制度。

    威尔高:营收10.22亿元,同增24.18%

    2024年度,江西威尔高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18%,实现归母净利润5586.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05%;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总资产为2,468,018,304.72 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83%。

    威尔高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类型包括厚铜板(电机、电控、电源)、MiniLED 光电板、平面变压器、光模块等,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显示、AI 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新一代通讯等领域。

    从下游领域来看,工控和电源的营收占比为56.62%,显示占比21.94%。其中电源产品是公司的细分领域的主力产品,可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随着数据中心和AI 的发展,2024 年,公司在AI 服务器AC-DC 订单增长明显,营收占比为27.81%,DC-DC 新技术研发已完成,新客户已经完成导入。另外,三电(电机、电控、电源)、薄板、小尺寸Mini 新技不断累积,应用领域延伸拓展到汽车电子,汽车电子市场和订单得到增长。

    国际贸易复杂多变,得益于泰国工厂顺利投产,泰国工厂产能应对国际客户的需求优势明显。泰国本地汽车电子市场布局前景良好,公司围绕厚铜服务器AC-DC、DC-DC、汽车三电产品为产品方向,快速导入新客户,拓展新系列,国内、国外形成循环市场,协同发展,效果初现。

    2024 年,泰国工厂单体亏损3,924.61 万元,原因为当年6 月开始投产,产能处于爬坡阶段,产能利用率较低,同时因为产能利用率低,固定成本(如折旧、摊销、水电等)难以被规模摊薄,产品单位成本较高,造成泰国工厂亏损,从而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

    卓翼科技:营收17.07亿元,同增10.30%

    月21日,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30%,营业成本1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16%,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6.93%。

    报告期营业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系消费电子类产品收入上升所致;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系营业收入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升的主要原因系本期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产能利用率,强化成本管控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较大幅度提升所致;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减少121,932,667.87元。

    卓翼科技以拥抱万物互联,引领中国智造,助力全 球 创新 为战略目标,深耕 3C 领域二十余年,聚焦网络通讯、消费电子以及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始终专注于5G 与 AIoT 技术的融合创新,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在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终端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通过深挖智能终端在医疗健康、文教娱乐、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应用,实现 “5G+生态链全方位的深度布局。公司主要以ODM/JDM/EMS 等模式为国内外的品牌渠道商提供合约制造服务。

    报告期内,卓翼科技研发投入48,467,897.49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84%,较上年同期下降16.98%。

    金溢科技:营收5.96亿元,同增16.39%

    报告期内,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6.39%,实现归母净利润7875.48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9.69%。

    报告期内,金溢科技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大力发展智慧高速、城市数字交通、车路协同、汽车电子等核心业务集群。

    汽车电子业务方面,报告期内,金溢科技加大了前装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形成了由基础车联网设备(ETC/V2X-OBU)、智能座舱系统(CMS 电子后视镜)、高压电气平台(800V PDU 控制器)及智能进入系统(UWB 数字钥匙)组成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公司一站式服务模式可满足车企对汽车电子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为整车企业提供车规级IT电子产品定制化开发服务,涵盖硬件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全流程技术支持。公司依托二十余年IT电子产品开发经验以及完善的车规级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聚焦汽车微控、智控需求,将电子技术与汽车零部件结合,打造了集ETC前装、V2X前装、数字钥匙、DVR、CMS后视镜、PDU控制器等涵盖座舱域、车身域以及影像系统的汽车电子产品矩阵,全面助力主机厂打造“聪明的车”,赋能汽车自动驾驶及智慧出行。

    报告期内,金溢科技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收1.71亿元,占比28.6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3.07%。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