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爆料:智能电视十大“傻”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6-19 作者:萧萧

前言

    2011年3月至今,全国彩电市场爆发出一股“歪风”,叫做智能电视(也有人叫云电视,云端电视、云智能定时、第三代网络电视等等)——为什么这一个科技进步的东西,要被叫做歪风呢?

    用业界知名专家的话说是“云电视在透支市场”;用老百姓明白的话说就是“云电视、智能电视目前还是不十分成熟的产品”;用粗话说就是“有些商家把咱们消费者当‘傻子’耍咧”!

    对于这样的一种实验性很强的产品,目前的市场销量占有比居然达到了20%,还渴望着2012年销售800万台——也就是每五台电视之中就有一台智能电视——这种风气如果不是“歪风”,还有什么是歪风呢?

    其实,智能电视技术本身是好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厂家能将智能电视做成什么样子,能提供那些智能化服务。如果向有些产品那样,智能只是装装样子,硬件性能很差、软件性能更不上、应用服务更别提:那还能叫智能吗?干脆叫“傻子”电视得嘞!

    在智能电视日益火爆的背景下,本文“爆料”智能电视的十大“傻”,目的不是贬斥智能电视,而是让整个产业链同仁一起努力再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如果更好地把智能电视做得更“智能”,以便于更快速的普及智能电视,从而让消费者受益更大。下面让我们切入正题,开始一一揭“傻”。

   

cpu很慢

智能十大傻:

    对于智能电视的根本产品属性,联想的少帅杨元庆有句话,叫做“智能电视就是PC”。既然智能电视就是PC电脑。那么智能电视最重要的配件,就应该和电脑一样,是CPU了。

    认识到智能电视的核心是CPU也就能理解,为什么“CPU”慢会成为智能电视“十傻”之一!

    与电脑不同,智能电视大多采用的是ARM架构的cpu:这种产品是专用来为低任务量嵌入式设计应用而开发的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低功耗,或者说是单位功耗运算力高。

    这种产品应用到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机、平板电脑上自然合适不过。但是应用到拥有硕大屏幕,采用固定电源供电的彩电产品上就不合适了——虽然省电的性能依然突出,但是性能不足的问题却很严重。

    ARM的CPU是由ARM公司授权给不同的半导体企业二次开发并生产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都是ARM的架构,一样的内核,但是产品不同:品牌和性能不同;ARM内核又分成性能优先和功耗优先两种,前者计算能力是后者的5倍以上,现在市面上用的做多的是计算能力更差的“功耗优先架构”(据说是为了节能);在多核心ARM架构的CPU中,又分为同步多核心和异步多核心(其中后者的多任务表现更差,但是更节能)——目前,有一部分智能电视应用的是异步多核心这种节能更好,但是性能更差的技术。

    就实际应用情况而言,部分智能电视CPU差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在开机缓慢上:一般会慢于40-50秒,这样标准的PC开机时间,更不能和许多高档手机的神速比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其采用的CPU是单核心、低主频、低内核版本、小品牌产品之外,还包括CPU和OS,以及CPU和app之间的软件优化不足的原因。   

内存很小

智能十大傻:

    影响智能电视应用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内存:智能电视的内存和PC不同,他不仅拥有PC内存主存储器的功能,而且还拥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外存储器的功能。

    因此,智能电视的内存配置不仅要快,而且一定要足够大:虽然一般的PC拥有4G内容已经足够,但是智能电视至少应该拥有8G以上的内存,建议在16G以上,最好能到达32G以上。(现在的主流产品采用的2G配置,绝对不够用!)

    内存速度不足这是智能电视的通病:采用速度低的产品,能降低成本,但却直接制约所有功能的运行速度,尤其是开机速度、新程序加载速度和大型游戏速度。

    内从容量不足,或者不够大,意味着未来可以不通过外界存储而加载的“程序数量”和“程序规模十分有限”;同时也意味着欣赏高清电影、听听音乐等等,都需要外界存储设备作为媒体内容的存储介质:而不能向电脑那样将数据存储于设备本身。

   

语音操控的鸡肋

智能十大傻:

    自从苹果Siri语音进入大众视野之后,语音应用产品开始不断的涌现出来,电视机也开始迈入“语音时代”,国内诸多智能电视从2011年开始逐步普及上了智能应用。

    但是这种看似科幻的技术,却并不一定适合电视。

    首先,各家企业采用的智能语音技术可能略有不同,尤其是在识别精度、准确性方面大有差异。第二,手机、平板电脑面向个人应用,可以建立适合个人的口音识别适应机制,逐步提供精度,但是电视是多人家庭使用,大家的语音口音差异会制约产品识别语音的精度。第三,语音操控菜单不可能时刻打开,实际上消费者使用语音功能还是不能离开“遥控器”。

    实际上,电视使用语音功能还拥有一个“私密性”的问题。摆在客厅的电视与个人手里的手机完全不同:如果语音拾音器在电视机上,那么也许你的大声吼电视才能听见,所以语音拾音器在遥控器上更合适:那么拿着遥控器用语音操作,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当语言识别技术功能发展到特别强大和特别智能的时候,笔者认为这项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如果我们随便说什么电视都能智能识别,如说:看湖南卫视、翻到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切台到湖南卫视、湖南电台等这样的话,电视都能很快换到湖南卫视台,而不管电视当前是在待机、上网、看DVD等状态,都能切换过去。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实际上,目前语音技术的意义不在于作为一种控制技术,而在于电视能自由读书(用电视读书这有些大材小用),或者电视能更具语音自由的记录成文字(就像手机发语音识别短信)——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两种语音应用在智能电视上还不成熟。

    再次笔者在强调一下,语音识别技术一定未来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国内电视厂商目前在积极推动这一技术,这一初衷是好的,只是笔者希望厂商们再多花些心思能尽快把语音功能做得更智能一些。

哑巴也不用的手势操控

智能十大傻:

    除了语音操纵,电视机在智能时代,还发明了一个“手势”操作功能。和电视用手语说话——哎呀,那得先学习手语才行啊!

    不过,这种需要学习手语的担心是多余:因为电视机目前能看懂的手势很少。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恐怕很难想象这种技术的必要性——什么样的人必须使用手语呢?哑巴,或者语言障碍的人士,虽然是手语的最大用户,但是我相信这些人看电视更习惯于用遥控器。

    另一个问题是,手语识别的精度。手语识别与语音比较,极高的精度更难以实现。至少目前的手语识别只是支持简单的手势,复杂的语言识别很难实现,更何况还有一个“用户的手语未必标准”的问题;手语使用的上下文语义问题;手语与其他肢体和面部语言联合表现语气和情绪的问题……总之,手语识别本身更为复杂。

    其实,手语识别来自于最早的体感游戏和触摸屏技术。也许这个技术的未来发展是作为一种“游戏”输入方式(这种方式还可以锻炼身体,尤其是胳膊)存在,而不是作为电视机的控制技术,或者独立的人机交互语言技术存在吧!

   

不能自由联网

智能十大傻:

    智能电视主打的一个卖点就是“开放平台”。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智能电视在网络上自由奔跑应该是最基本的权利。但是,至少目前这种自由还没有全面实现。

    电视内容一致要遵从广电部门的规章。作为严格审核制度,拥有的害处是避免了大量非法内容:尤其是色情内容的泛滥——色情、暴力和无国界的网络结合,会毒害很多“幼小的心灵”。建立在社会的良知上,我们真心欢迎广电部的内容控制制度。

    但是,问题在于智能电视如何与这个制度接轨:目前向智能电视提供视频内容必须拥有广电总局的牌照许可。而实际拥有牌照的企业数量很少,根本满足不了自由市场竞争的需求。同时,广电的牌照制度,对于文字和图片型的内容上电视,又缺乏相应的监管,没有根本杜绝非法内容的泛滥。

    最好的方法是肃清网络上的各种毒素,然后让电视自由上网:不过,距离实现这一点现在还拥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国内智能电视的消费者必须为了内容的健康和安全,承受广电牌照对自由网络内容连接的限制。

   

缺乏专门的输入设备

智能十大傻:

    上面提到了智能电视机上新兴的语音和手势技术,作为输入和控制技术,两者显然丰富了智能电视的应用。作为智能电视,其在输入操控上的要求拥有空前的提高,媲美电脑复杂度的功能已经不是传统的遥控器能够把握的了!

   

    例如,如果你在用QQ聊天,或者发表微博,多数时间你还是需要一个很好的打字工具:现在的遥控器,在这方面可并不好用;而如果玩游戏,是不是还需要鼠标、手柄之类的输入设备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智能电视的另一个不成熟之处——太缺少输入设备配件了。

    智能手机依靠的是手写输入、触摸屏操作;电脑依靠鼠标和键盘;这些传统的技术都不太适合智能电视。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过联网操作电视机——不过,这样的解决方案成本实在有点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价钱加载一起,已经够再买一台电视的了。

    作为人机交互的基本界面,输入设备的缺乏是智能电视不好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实,对于智能电视的各种应用,输入设备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配件,对于一个成熟的智能电视产业,一定还需要更多的彩电之外的配件,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应用商店很空旷

智能十大傻:

    智能设备之所以智能,关键不在于平台,而是在于应用:这些应用大多数需要从应用商店购买。因此,衡量一个智能产品或者品牌应用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就是其配套的智能商店的应用上架数量。

    例如,苹果公司智能商店拥有超过500000种应用,累计下载量超过250亿次。但是国内智能彩电市场所有品牌的智能应用之和还不及苹果的一个零头。智能应用的额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手机应用商店受消费者欢迎,是因为现在手机多是触摸屏,玩游戏、阅读等都非常方便。而电视的应用程序多数是从手机应用商店‘改’过来的,没有触摸功能,使用体验自然大打折扣。”——这是行业人士对现有智能电视应用“水平”的典型评价。

    数量不足、水平低下、缺乏适合于电视机的运用方式、操控方式和大屏幕特性的应用,智能电视市场面临的问题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是怎样走好眼前的第一步!智能电视产业,期待着软件企业、游戏公司、内容公司的共同参与!而在这些都准备好之前,消费者不要对智能报太高的期望!

   

安全无防范,“软维护”糊涂账

智能十大傻:

    接下来这个问题还是一个软件问题:智能电视号称拥有和电脑可以媲美的自由开放操作系统。这固然是一个巨大进步和优势,但是也会带来新问题。电脑应用的诸多“毒素”正在渗透进彩电产业、客厅娱乐之中。

    诸如,病毒、黑客攻击、隐私泄露,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的渗透和泛滥,如果使用电视银行、还面临个人金融安全等等问题。如果说智能电视应用数量低只是一个不打紧的问题,但是没有消费者会认为以上关于安全的种种担心也“不打紧”吧。

    也许,普通消费者不会担心陈冠希那样的艳照门(如果出现隐私泄露,责任如何认定,彩电企业会负责吗?),也可能不使用电视银行,但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木马、黑客和病毒,导致的系统瘫痪,总是需要“处理”的。但是这种情况的实际处理又岂是普通消费者能够做大的呢?

    对于这种软件引起的安全问题,甚至仅仅是软件兼容导致的死机、系统迟缓的维护问题,行业内还没有成熟的售后服务体系、规范。如果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成本谁来承担?怎样的问题应该由消费者自己承担,而且他的则是厂商的责任?厂商可以承诺多长的免费维护期限或者次数?

    智能电视的软件,已经把彩电消费售后服务带进一个全新领域,而我们的彩电企业和消费者对此还缺乏认识——直到需要为此支付成本的时候,产业才会真正从中觉醒。

   

糊涂消费,参数不透明

智能十大傻:

    一个最简单的智能平台、最低端的硬件配置需要多少人民币呢?答案是数百元(最少两三百)。一款像样子的智能平台硬件多少钱的成本呢?答案是1000元上下。如果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平台,成本则可能再多500元。

    因此,一台智能电视和一台普通电视机比较,增加的硬件成本大概从200-1500元。对于软件成本,则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降低到很低:在采用免费的安卓OS的基础上,不过几十元到一两百元足以。

    以上对智能电视成本的分析,可能与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加价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现在是智能电视发展初期,很多购买的用户是高端用户,拥有尝鲜的心态——厂家自然是想借助于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多赚上一些了。

    不过,这里要提的问题,不是智能电视定价高低,而是作为消费者你是否知道你的智能电视采购的(采用的)硬件:CPU、内存等到底值多少钱?是不是存在把几把元的产品加价成几千元的现象,是否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或者说,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知道智能电视核心配置的参数。

    智能电视的核心配置参数包括:CPU主频、内核架构、工艺、厂商;GPU主频、内核架构、工艺、厂商;内存大小、速度、架构、工艺、厂商等等。作为消费者,也许并不期待买到多便宜的产品,但是至少应该具有“明明白白”消费的愿望和权利。

   

我家智能电视“与众不同”

智能十大傻:

    在家电卖场里面,消费者听到的最多的莫过于,销售人员信誓旦旦的保证“我们的智能电视是最好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拥有XXXXXXX等等独家功能”!

    事实真的如此吗?厂商爱打差异牌,这可以理解,但是消费者轻易相信就不对了。

    智能电视的特点就在于平台开放性:所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软件,这些软件是不严格区分品牌。也就是说,功能上,不同品牌智能电视可能存在着标配方面的不同,但是不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如果说智能电视的真的有差异,那一定在硬件上:计算部分的速度、显示部分的性能等等,而不是销售人员口中的功能上。

    话句话说,智能电视的本质就是抹除功能差异化,向统一兼容平台靠拢,向标准化一致化发展:差别主要体现在硬件性能上,面向不同消费者的应用差距由软件和附属配件共同决定,而与电视本身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

   

购买智能电视要谨慎,多实际体验,少听忽悠

总结:买只“僵尸”回家“后果自负”

    智能电视是一个新兴事物、新兴产品,处于产业摸索期、技术探讨期,是一个还不成熟、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普及应用的产品。

    有消费者实际使用情况而言,已经销售的数百万台智能电视机只不过是一具具的“僵尸”而已:智能电视的接入率只有40%,真正的互联网电视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开机1小时以上)的比例不到10%。

    导致这种情况的元原因不止以上列举的种种“傻”像。应用少、应用不方便、不会用、用坏了、不好用,或者无法用……总之,现在购买智能电视需要谨慎,多实际体验,少听商家忽悠!建议用户在购买前先上网详细了解产品的智能应用功能,然后再实际操作体验,看是否满足自己的应用需要,再做决定。

    当然,电视厂商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投入大量研发力量来提高电视处理性能和开发跟多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投影时代网也看到智能电视产品在一代比一代的完善,目前少部分产品也能满足一部分用户需求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智能电视时代的真正到来。

    大家对智能电视功能有什么期待,也欢迎你在下面评论中跟帖畅谈。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