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液晶拼接提前进入瓶颈期,或待技术升级

液晶拼接遭遇“产业型”瓶颈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5-23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液晶拼接遭遇“产业型”瓶颈

    讨论液晶拼接市场的成长路径之中的“曲折”,不仅要看到从业终端服务企业的“诸多”不成熟,在产业快速成长期犯下的那些“错误”,更要了解液晶拼接产业上游产业的状况,特别是技术特点和制备工艺特点。

    液晶拼接技术的上游,和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完全一致:面板制造构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和核心节点。作为面板制备企业,大多数具有“极大”的规模:这是因为,能够提供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线,往往投资巨大——一条8.5代线的投资额在200亿人民币左右,而如果要形成所谓的“规模效益”,则至少需要三条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线。

    而由这样的庞大投资建设起来的液晶面板线提供的“液晶拼接用”液晶面板的市场需求却不是“那么大”。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每年5-8万片的销量,只是数百亿的面板工厂产能的“九牛一毛”:以8.5代线切割55寸液晶单元为例,一个月的产能应该在30-70万片。同时,液晶面板线也不能频繁转化终端切割尺寸和具体的工艺细节——因为这种转化意味着很高的成本。

    这就造成了液晶拼接市场上游供给往往供给能力巨大,而下游消耗则能力不足、库存消化缓慢的矛盾。这种矛盾产生了一下的几种结果:第一,面板企业倾向于快速出货,进而导致层次不齐的企业都能拿到面板资源;第二,面板企业不愿意为更小的拼接缝隙(拼接缝隙更小,意味着成本更高、市场销量更低)投入生产,除非能过获得很大的订单;第三,只有少数面板企业愿意进入拼接市场,但是这少数的企业依然会使得这个市场很拥挤;第四,部分终端企业采用非特制面板,自己改造拼接显示单元……这几种情况的发生,都会产生同一个结果:终端市场竞争混乱。

    对于液晶拼接的上游产业,除了产能规模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个“产品品质标准化”的特点。液晶面板都是大规模、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制造的产物: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本来就很小,加上生产的高度标准化,使得产品的品质,特别是“稳定性”品质产业很小。面板技术主要来自于印刷、蚀刻、半导体工艺、电子工艺,这些方面的设备供应商市场、材料供应商市场也很集中,同时产品品质拥有极高的保障。

    液晶面板除了具有技术指标高度标准化、具有很高的质量可靠性保障外,还具有另一个特点:面板几乎集中了液晶显示单元的绝大部分关键技术。制备一台简单的液晶显示器,只需要面板、电源和一个简单设计的集成电路板就可以。

    面板业的这些特点使得液晶拼接市场不仅入门技术门槛更低,同时产品品质也更容易控制。这与传统DLP拼接形成了很大的差异。DLP拼接产品的核心技术很分散:光源、散热、电源、信号电路板、光机、镜头、多种光学组件和结合材料。分散的核心技术,使得每家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才能制备出高品质的DLP拼接单元。但是,对于液晶拼接,甚至有人这样说:一个小作坊都可能制造出高品质的显示单元。

    液晶面板产业的这个特点,至少对下游终端市场有以下影响:第一,很多新手企业的产品品质非常出色;第二,客户更难以凭借厂商品牌实力判断产品品质的优劣;第三,浑水摸鱼的企业更有可乘之机。液晶面板产业的这个特点,是造成液晶拼接市场百花齐放的关键因素之一。

    液晶拼接市场的上游产业,液晶面板产业的特殊性和各种特点,是形成今天液晶拼接市场“混乱”现状的关键因素,更是液晶拼接市场突破现有产业“混乱”局面的最大障碍和瓶颈所在。这种“产业型”的因素,形成的行业困顿状态的改变需要市场进一步的发展,甚至是新技术力量的加入。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