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半年5家企业上市 安防行业再掀上市热潮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0-04-26 作者:佚名

    资本市场新宠汉王科技在深交所中小板登陆。在上市后的第三天,其股价即高达90.25元,超过其发行价48元以上,涨幅接近120%。2010年上市的公司中,没有任何一家能与其比肩。而这样的表现,当即让汉王科技成为上市公司明星,在正式上市的第二天,即有机构逆势追进2.6亿元。

    汉王科技的遭际,让资本市场的魔力展现无疑。而在此之前,包括汉王科技在内的安防行业,已经有5家企业先后在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是中国安防企业上市最密集的一个时期。而在轰轰烈烈的上市浪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问题,而这种运动式的上市之风,又到底是喜是忧?

    “企业上市年”

    3月3日,汉王科技正式登陆中小板市场。发行价为每股41.9元的该股,在发行当日当日即高开高走,最终收盘于82.11元,涨幅95.97%。次日,汉王科技再次冲高,逆势上扬8.45%,89.05元的股价使得其资金收益成功翻倍,也使得汉王科技成为了节后上市新股中涨幅最大的一只。而到了3月5日下午三点收盘之际,其股价更是高达90.25元,公司市值高达96亿元。

    据汉王科技此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透露,汉王科技此次IPO上市共计发行2700万股,计划募资资金2.49亿元。而41.9元/股的发行价格为公司共计募集资金10.76亿元,超募8.27亿元,仅超募部分的资金总量就相当于公司截至2009年底总资产的134%。汉王科技在2009年底的总资产为6.14亿元。这样的表现,让汉王科技成为安防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中,融资额度最大的企业。

    汉王科技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其主要创始人为徐迎建,其主营业务为电纸书、手写输入、OCR输入系列产品,此外对证照扫描仪、高速扫描仪亦有涉及。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汉王科技2009年的收入构成中,电纸书占到了公司当年主营收入的67.1%,实现收入3.9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1984.24%。从募集资金的计划投向中,汉王科技同样也将电子书的再研发放到了重要的地位。

    汉王科技并不是2009年底以来上市的第一家安防行业企业。A股IPO重启、创业板市场正式推出,让2009年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丰收之年。借着这场东风,安防行业在此方面的表现,也成为日渐引人注目的亮点。

    在此之前,已经有广东的威创视讯、赛为智能、北京的鼎汉技术、沈阳的新松机器人等四家企业,先后在深交所创业板或中小板挂牌交易。此外,浙江的海康威视也在1月29日过会而上市在即。而太极计算机也已经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该公司预计将在3月份正式上市。

    至此,安防领域的上市企业,将达到30家。而仅仅最近半年的时间里面,安防上市企业总数,就达到了了1994年到2005年12年的总和。

    漫长的资本之路

    在2006年以前,安防行业上市公司可谓是凤毛麟角。全国上市的安防企业仅仅只有8家。国内安防企业上市肇始于1994年,其步伐也颇为缓慢。其中,最早上市的是鹏博士的前身成都工益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其后,兆维科技、鑫茂科技的前身也于1995年正式上市。1997年6月,同方股份在上交所鸣锣开市,2001年歌华有线登陆上交所,2002年湘邮科技在在深交所上市,亿阳通信在2003年首开公开募股,TCL在2004年登陆上交所。

    这一阶段,纵观安防行业上市企业,不但数量极少,而且步伐缓慢,在长达12年左右的时间里,仅有8家企业上市,平均近两年才有一家上市企业出现。而且,最早上市的一批企业,其最初的业务或发展方向,也与安防领域没有任何关联。最早上市的成都工益冶金,在重组之前,钢铁生产及贸易一直是其主营业务,而这部分业务,直到2009年才基本被剥离出去。而鑫茂科技的前身天大天财的主营业务,也与安防没有关联。这些企业之所以纷纷进入安防领域,均是因为上市后亏损严重,经过重组兼并改变主因每个业务方向,才与安防行业产生联系。

    在1997年以前,在资本市场,安防行业是一片空白。直到1997年,同方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之后,国内才迎来了第一家真正的上市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安防行业正式开始涉水资本市场。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2005年以后,安防行业企业上市的步伐骤然加快。2005年5月,天津市亚安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安防产业第一家在海外成功融资上市的民营企业。当年7月,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反向收购深圳九鼎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OTCBB市场。这两家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拉开了安防企业上市的序幕。2007年6月,北京蓝色星际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在英国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而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则在10月份式转板至纽约证券交易所,从而成为第一家实现自OTCBB转板至纽交所的中国企业。

    在A股市场,2006年,同洲电子、新海宜在深交所挂牌交易,2007年8月,远望谷登陆深交所中小板。2008年时安防企业上市最为密集的一年。2008年2月,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红外和安防行业国内A股首家上市公司。紧接着,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以同年5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6月,在空中交通智能化占据领先地位的川大智胜上市,2008年8月,国内首家掌握了二维码核心技术的新大陆也紧随其后成为上市公司。年底,中国科技大学所属的科大讯飞,也在深交所“下水”。

    2008年,A股IPO暂停,安防企业上市也随之暂时沉寂。2009年下半年,A股市场重开IPO大门。于是,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参与到上市的行业中来。近期上市公司中,涉及安防业务的有汉威电子、银江股份、威创股份、三泰电子、日海通讯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纷纷实现上市。至此,安防行业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22家。

    顽疾亟待根治

    汉王科技上市之后,其董事长刘迎建、徐冬青夫妻的账面资产,在短短三天内其就膨胀到惊人的32亿元,此外,汉王科技的10余名高管,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而在上市前,早就有业界人士指出,汉王科技与其他企业存在重大财务纠纷。然而,外界的质疑并未能阻止汉王科技上市的步伐。

    作为局外人,轰轰烈烈的上市运动,让我们见证了中国股市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批量生产的亿万富翁,如同雨后春笋般一夜崛起,在中国资本市场,已是司空见惯。而又正是这样,又让潜伏在暗处的这个资本怪兽得以暴露出其真实面目。

    与当年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德隆系、北大系一样,一些安防企业上市之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部分上市企业在上市后的第二年,业绩便开始大幅下滑,有些甚至连年亏损,以至到了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地步。而部分企业的大股东2007年以来多大规模减持所持企业股票,更是引起社会众多责难。这其中,既有当时特定的证券制度产生的痼疾,而部分股东或控制人的投机行为,亦难辞其咎。

    上市前或上市第一年,业绩红红红红火,其后一溃千里,陷入亏损泥潭,最终难逃重组命运,让北京兆维科技成为前一种类型的代表。而这,也成为上市企业通用的操作手法之一。

    1995年,兆维科技的前身,在上交所上市,这家街道企业在上市后,由于主营业务方向不明,而出现连年亏损。2003年前后,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接盘重组,将其旗下的光通信业务注入,组建了兆维科技。重组完成之后,兆维科技也未能摆脱其前身的宿命,在7年里,利润总额不过区区2000万元,而其2008年、2009年两年的亏损,即已接近1.2亿,前后亏损累计超过2亿元。2009年底,山穷水尽的兆维科技在其实际控制人北京电控的主导下,通过闭门重组的形式,将其“转让”至其由前者全资子公司和智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也由光通信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兆维科技亏损背后的迷局,外界至今仍无从知晓。即便是近来遭到热捧的物联网概念相关企业深圳远望谷,在上市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以后,业绩也是呈现出日益下滑的局面。

    作为另外一种标本,1995年上市的鑫茂科技,在上市后的表现,与兆维科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鑫茂科技的前身天大天财堪称圈钱高手。顶着天津大学的光环,从IPO到配股再到增发,短短8年时间圈走多达7.5亿元的资金,而后该公司业绩开始急剧下滑,2003年巨亏3.82亿元。2005年11月初,当时鑫茂科技的前身天大天财的大股东——天津大学与天津鑫茂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天津大学将所持有的天大天财24.43%股份全部转让给鑫茂集团。但在重组之后的不到两年,鑫茂科技就爆出黑幕:2006年7月,天津市财政监察处对该公司的财务进行核查审计,竟然发现8笔“糊涂账”,涉及收入、成本及税收等方面存在造假、隐匿、不规范等问题,总金额达到5884万元,其中仅和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鑫茂科技就分别少计2400余万元和1200余万元。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造富。在限售股解禁之后,大规模抛售所持股票套现,成为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的一大法宝。据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42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前后减持套现达19亿元。在这个减持大军中,领军人物非同洲电子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袁明莫属。自2009年9月开始,袁明先后减持同洲电子1340万股,套现达1亿余元。其减持之际,正是国家有关三网融合政策日益明朗、同洲电子股价日渐走高之际。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私下谈话中,袁明非常懊悔自己出逃太急,以致少赚9000万元。

    公司治理漏洞、财务审计不透明,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吞噬利益或虚增业绩的一大渠道。2009年3月,鹏博士发布2008年年报,其中其主营业务之一的北京电信通,业绩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有余,营业收入达到1.1亿元左右。其后,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陆榴,副总经理王方明同时去职。鹏博士对于陆榴去职的原因的解释是身体原因,但个中真相,耐人寻味。

    而正是这样多年来愈演愈烈的痼疾,让置身其外的人们有理由担忧,若不尽早根治,必将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暗堡。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