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约50万台,比2004年市场总量增加300%~350%。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对260个城市2800多个网点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这260个城市(以下涉及中怡康的数据都是这260个城市抽样的监测数据,抽样数据一般是实际数据的60%)等离子电视总共销售289584台(全国实际销售大约49万台),其中国外品牌销售了154881台,占整个销售量的53.48%,国内品牌销售了134731台,占整个销售量的46.52%,国外品牌所占市场份额高于国内品牌将近7个百分点。
而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对93个城市1700个网点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实际市场销售大约为53万台,略高于中怡康的49万台。
中怡康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为17733元,而国外品牌由于以20914元的平均价格高于国内品牌的14076元,因此在销售金额上,国外品牌占据了63.07%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则为36.93%。纵观2005年等离子电视市场,虽然国内品牌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抢占了市场,但国外品牌占据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半壁江山的竞争格局并没有改变。
占有率: 松下长虹海信位居前三
各品牌市场占有率方面,国内品牌整体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松下、长虹是仅有的两家市场份额超过10%的企业,松下以47558万台的销量位于各品牌之首,占据了16.42%的市场份额,长虹以10.61%的市场份额领先于其他国内品牌。
从销售量来看,海信、日立、厦华、三星、创维、LG、海尔、TCL、康佳等分别以9.63%、9.28%、7.59%、7.29%、6.20%、5.47%、4.79%、3.64%、2.81%的市场占有率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而索尼、三洋、上广电、先锋等企业由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或者销售策略重点的不同,去年在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上,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太高,四家企业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2%,其中先锋仅为0.21%。
赛诺数据则显示,按照销售量来看,松下以1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这与中怡康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赛诺数据显示,海信、长虹市场占有率都是10%,厦华和日立都是9%,三星为7%,创维、海尔、LG都为6%,十大品牌占整个市场份额的84%。从销售金额上看,松下、日立、三星等国外品牌位居前列。
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虽然也在增长,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去年都把液晶电视作为市场重点,所以去年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上,国外品牌的强势地位仍然存在。今年随着松下、日立等国外品牌产品结构开始走向高清,国内品牌相对弱化等离子电视的做法将有所改变。
尺寸: 42英寸和50英寸占绝大多数
在产品尺寸上,各品牌的竞争力略有差别。中怡康数据显示,从产品尺寸上分析,42英寸、50英寸的产品总共占据了全部销量的97.43%,44英寸~49英寸和大于50英寸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77%和0.64%。其中松下在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上只提供42英寸和50英寸的产品,大概比例为9∶1,长虹、海信、创维、厦华、三星、LG等等离子电视主要品牌的产品结构与松下差不多。而海尔、雅佳、山水、康佳等在44英寸~49英寸之间有相对较多的产品投放,他们分别占自己全部等离子电视产品的27.72%、27.64%、36.37%、19.21%。
但是赛诺数据则显示,松下、海信、长虹、日立、TCL、厦华、三星、飞利浦、康佳、海尔等主要品牌产品主要布局在42英寸和50英寸上;TCL、LG、创维等在40英寸上有少量产品投放,其中以TCL为最多;在46英寸上,海尔、康佳分别以62.7%、26.1%的市场占有率为最。中怡康的数据也显示,在50英寸以上大屏幕等离子电视市场,索尼等所占比例较大。
从两家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等离子电视在尺寸上还略显单一,42英寸和50英寸两种尺寸竟然占据将近98%的份额,这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不是好事情。专家建议,适当开发46英寸、55英寸等产品对丰富产品类别、对等离子电视市场的繁荣肯定有一定的好处。这方面海尔、康佳去年有较多46英寸的产品投放市场值得肯定。
区域: 国内品牌在中小型城市占优
从分城市级别来看,各个品牌竞争力差异相对明显。中怡康数据显示,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超大型城市市场,松下、长虹等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0%,三星、LG以及国内品牌海信、厦华也占有较高份额。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0万~200万的特大型城市市场以及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的大型城市市场,松下、海信、长虹三家市场份额超过10%,创维、厦华、三星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较高。
而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中小型城市市场,海信、长虹、创维、厦华等国内品牌业绩表现都很良好。值得指出的是,松下、长虹在各类型城市市场,其市场占有率都相差不大,而海信、厦华、康佳、海尔等国内品牌在中小型城市市场表现相对突出。
由于等离子电视属于高端家电消费品,超大型、特大型城市是最主要的需求市场。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整体销售良好的品牌在这两个类型的城市表现不错。不过,国内品牌在二、三级市场首先占有,对以后市场的开拓也是有好处的。
渠道: 中外品牌竞争呈现均态分布
各个品牌从渠道分类来看,他们的市场竞争力相差不大,百货、家电连锁专卖场、超市则是企业主要的销售渠道,特别是家电连锁专卖场已经成为等离子电视最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中怡康数据显示,单国美、苏宁、永乐三家连锁渠道商就销售了全国总量的66.32%。在百货、家电连锁专卖场上,长虹、海信、创维、TCL、康佳、厦华、海尔等国内品牌与松下、三星、LG等国外品牌在竞争态势上呈现均态分布,即他们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与在各类渠道上的市场占有率大致相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创维、TCL、海信、长虹等四家国内企业在超市这一渠道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创维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9.2%,表现最为突出。赛诺数据在渠道方面与中怡康没有太大差别,赛诺认为,各品牌在百货和连锁渠道领域的占有率与其整体市场占有率相对持平,各品牌的差别也不明显。
价格: 国内品牌包揽1.6万元以下市场
从价格策略上,各品牌无一例外地都把降价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中怡康数据显示,2005年1月全国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为2.2036万元,到2005年12月平均价格已经降低到1.5793万元。去年全年等离子电视平均价格为1.7733万元,其中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为1.4076万元,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为2.0914万元。
赛诺数据则显示,1万元以下产品市场,长虹、海信分别以47.8%和20.8%占据了2/3以上的份额;而在1万元~1.6万元之间的产品市场,长虹、厦华、海信、创维位居前列;但价格在1.6万元以上产品市场,松下、三星、LG等国外品牌占据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价格在2.5万元以上产品市场,松下、三星、LG等国外企业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
这是因为在这一价格领域,42英寸的都是高清晰度或者是50英寸的高清产品,而国内企业在这领域涉足很少,从这一点来说,国内品牌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此外,由于国内品牌还没有大量高清产品投放市场,今年等离子价格将很可能由国外企业来主导,因为高清电视将是国外品牌作秀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