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智慧交通到智慧物流:运输业升级在即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6-04 作者:萧萧

    6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政策被认为是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后续动作。体现了从交通基础设施到物流应用场景的“新基建有效衔接”。

    《意见》主要从“固有”成本和“效率”成本两个层面,分析了“物流产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例如,固有的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场地等要素成本等等方面降低物流业成本压力,并通过信息成本、联运成本,其他综合成本等“提升效率”压低物流运输成本。

    其中,物流业“效率提升”大多数涉及智慧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更为注重“新基建”在物流领域的加速渗透和应用。是物流产业长期发展中,能够持续挖潜增效的竞争力所在。这一方面,也具有对不同物流企业竞争力差异的“决定性”作用。会成为市场成本机制下,企业竞争的焦点。

    智慧化的物流发展,是低成本的依托

    对于国民经济,物流产业的成本可以分为“固有费用”和“时间成本”两个部分。信息技术的应用渴望助力这两个层面持续提升效率。

    例如,《意见》中第十九条提出“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这就包括:1.运输的包装载具的通用化;2.载具与产品信息的一体化和共享。进而减少在不同运输阶段、环节、运输工具上“载具”切换带来的固有费用和时间成本。不仅降低了载具自身的成本,也能降低载具切换的成本、提升载具利用效率、提高运输通畅性,减少周转时间。

智慧交通到智慧物流:运输业升级在即

    再例如,《意见》中第十六条“推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这主要是打通不同运输主体之间的“软连接”,不让信息传递成为“货物耽搁在货场”的原因,大幅提升时间效率。同时,信息共享可以形成对“未来需求运输资源”的提前配置,进一步提升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环节的固有成本。

    类似这样的提议,在《意见》中比比皆是。可以说这份《意见》就是行动纲要,没有套话、空话,每个字都指向具体的“改进措施”,具有极大的可执行性。市场从中也能分明的、更准确的理解到“接下来要做什么”。

    而这些“行动”纲领,归结在一起主要面临三件事情:第一是制度的建设;第二是基础设施,如铁路、物流场的建设;第三是信息系统,以及物流货物与载具的识别体系、跟踪体系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老基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新基建;而制度性的建设,也主要依赖信息技术升级、大数据应用升级等新基建。

    尤其考虑到,我国交通物流体系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框架。目前的任务已经从“打通主干道”,变成“补短板”、“按需求加密”等新方向上;而智慧交通建设、智慧物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AI自动化的物流能力升级,处于发展初期。两相对比,充分说明物流降低成本,将是“新基建”唱主角的“产业大餐”。

    “智慧物流的本质就是将已有的设施用的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行业专家也指出,作为传统产业,物流行业的成本要素不可能在传统运作模式下出现“质变性的下降”;必须为物流产业提供新的“生产”工具,才能真正提升效率,甚至改变生产关系。这就是智慧物流的使命与愿景。

    信息联通和应用唱主角,自动化担纲

    在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中,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场景:第一是场站、第二是干路、第三是终端用户。其中,场站是目前自动化应用模式比较成熟的领域。

    例如青岛港新区、上海洋山港四期,都是先进的“无人码头”。装卸转运操作的无人化,不仅可以提升效率、降低风险,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全天候高效率作业的需要,提升标准场站的流通承载能力。这种场站自动化的建设,主要得益于“场站内部的封闭性”,可以排除更多的“干扰因素”,实现“信息元素”的简单化,进而提升自动化设计的可适配性。类似的技术,可以不断推广,从港口、车站到汽车运输场,建设自动化体系,实现运输效率的提升。

智慧交通到智慧物流:运输业升级在即

    在干路运输上,目前“自动化”驾驶应用还不普及。降低成本的方式主要是加强运输跟踪和管控。从提升运输载体满载率、持续匀速运输、降低风险隐患等环节,提升效率。同时,在辅助驾驶上,不断提升能力、降低运输从业者压力,也有利于市场效率提升。

    物流智慧化的另一个层面是“终端用户”,即发货和收货过程的信息化联通。其中,发货过程是主要方面。这是物流行业高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物流信息诞生的原点,其涉及到的“智慧化改造”的规模,可能远超过物流产业自身,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等“在物流领域落地”的难点、重点和基础工程。也是目前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发展中“发展水平”最高低不一、差距显著的方面。

    综上所述,智慧物流必然是信息联通基础上的高度自动化体系,而不是单一的功能产品。“体系性”决定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考虑工业运输品各式各样、运输仓储需求大不相同,智慧物流还是一个“细分行业”截然不同的“混合市场”。

    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制度建设是物流智慧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没有政府的顶层框架、统一引导、市场激励机制,依靠物流产业自发的智慧化升级,必然造成“时间过长”、“重复建设过多”、“新的兼容梗阻”等问题。《意见》本身的出台,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从战略高度规划整个产业,实现了“提纲挈领”,为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框架基础”。

    突出信息化作为,有利于专业产业

    “低成本需要高效率为基础,高效率则必然需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例如,《意见》提出“加快运输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推动线上办理签注”、“积极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等。

智慧交通到智慧物流:运输业升级在即

    事实上,“高效率”必然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信息管理水平。这对于大屏指挥调度系统是很好的市场逻辑:货主需要更密切跟踪自己的货物路径,尤其是大型企事业单位,涉及复杂的物流供给或者输出时,必然需要“精准”控制;场站需要更好的自动化感知和控制,无人化货场的管理必然集中在大屏幕上;运输过程风险管理与信息共享,是运输体制向自动化转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自动辅助驾驶等应用,必然要求更为精准的运输过程管理;甚至特殊货物涉及到运输存储环境管理、危险与产品安全感知等众多“物联网”数据管控需求……

    可以说,“交通行业”传统的大屏指挥信息系统机遇,正在随着交通体系上的“细分应用场景智慧化”,而延伸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智慧物流带来的新的信息消费软硬件需求,是新基建赋能传统产业的典型案例,必然有力的推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