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术瓶颈是关键
对发展等离子屏来说,除了需要大量资金以外,更重要的是技术,资金易得,但技术难求。此前索尼和东芝退出等离子阵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与不具面板生产能力,对索尼这样的电子业巨头来说,他们知道一个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是不可能创造出巨大效益的。而就目前而言,松下、三星SDI、先锋、日立和LG等几家企业是主要的等离子面板生产商,在强大的上游面板产能支持下,这些企业对等离子市场抱有极大的自信,而他们对等离子核心技术的保护也是相当严密,因此即使国内的企业想要投资等离子屏生产,也会因为缺乏相关技术而无法实施。
技术的垄断为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等离子厂商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但在等离子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市场进入壁垒高,等离子电视的核心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厂商手中,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使得生产企业过于集中,市场开发难度大,这也是众多中国生产企业选择液晶的原因之一。而此次长虹和彩虹筹建等离子屏生产线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在等离子屏生产的核心技术性问题,引入有“韩国等离子电视始祖”之称韩国欧丽安PDP公司以第三方身份加入,该公司在等离子及相关技术领域拥有171项专利,在技术团队上可谓实力雄厚,弥补了国内在上游的等离子屏缺乏核心制造技术的缺陷。
但从长远看,依赖外来技术也不是长久之计,对技术输出国来讲也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采取措施防止技术外流,像韩国在今年9月就通过了《防止产业技术外流及保护产业技术法》,其矛头就直接对准中国企业,因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自力更生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可喜的是国内在等离子的核心技术上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像东南大学阴罩式等离子研发成功,这项专利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包括驱动和结构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些技术自上而下全部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在等离子发展的道路上,国内企业开始留下自己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