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挺进OLED未雨绸缪 中国光学光电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原秘书长刘培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LED在10年内不太可能形成产业优势。彩电企业挺进液晶或等离子产业的上游,只能算作“盲羊补牢”的做法,但在OLED电视方面,如果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则是未雨绸缪、蓄势长远的做法。 长虹是中国企业最积极投身平板上游的企业,之前已经宣布投资60亿元建设中国内地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从而使长虹可以彻底摆脱等离子面板100%进口的局面,并真正与国际市场同步。而近日长虹计划投资3.6亿元成立了“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虹视公司”)。新公司的主要业务即是OLED及其模组、头戴式显示器及移动式显示器、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明确表示,长虹结合自有资源,从技术创新战略出发,进军OLED产业,旨在储备技术,赢得将来在市场上的主动权,以满足多元化的显示市场需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打造平板产业链的上游是投资巨大、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工程,系统规划非常重要。如果仅是迫于压力仓促上马或缺乏长期的规划,不仅难以实现彻底翻身,而且面临巨大风险。对于投资庞大而且周期很长的OLED而言,其实已经变成了企业巨头间的游戏。而长虹此次投入OLED,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记者发现相对于等离子屏生产线的巨资投入,长虹此次投入OLED的资金则显得相当保守。虹视公司拟注册资本6亿元,其中四川长虹出资3.6亿元,成都高新出资2.4亿元。长虹预期该投资项目未来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预计为8%左右。由上可以看出,长虹可能基于项目存在的技术及市场风险因素,在投入方面也相对谨慎些。而在应用方面,长虹OLED屏先期主要应用在小屏的手机上。 不过,长虹的行动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彩电企业抢占OLED先机的勇气。OLED已被列为信息产业部的专项工程之一,将对其重点支持;而以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维信诺公司等为代表的机构和企业也已涉足该领域,并且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如果诸如海信、康佳、创维、TCL等其他整机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上可以及时跟进,并在技术成熟时迅速形成产业规模,那么OLED技术就是中国平板电视产业赢得市场主动权应当及时把握的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