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总体分析回顾

平板电视继续发展高清化、大屏化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1-26 作者:无痕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平板电视继续发展高清化、大屏化

    2006年平板电视继续了2005年的爆发式增长态势,进入全面扩张期,其市场优势地位日趋明朗。在平板电视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品牌在2006年的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态势更为复杂多变,从总体上看,国内品牌在各细分市场均衡发力,在40英寸及以上尺寸体现竞争优势。在北方、华东、华中、南方四大区域市场,国内品牌整体占优,牢牢把持住各区域市场销售量前三名。40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增长迅猛,抢占大屏平板电视近半壁江山。在价格方面,4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降幅非常猛,而对于2007年平板电视市场,专家预测市场依然会继续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放缓,同时,大屏化、全高清化和价格降低,成为2007年的平板电视发展的核心点。

    在2006年中国高端电视市场,已经开始向大屏化、高清化方向发展。从06年下半年开始,以三星、索尼、松下、三洋等国际彩电巨头相继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大屏幕电视,并且不约而同宣布,未来将集中力量发展“40英寸以上大屏幕数字电视”,向大屏幕平板电视发起冲击。

  从外资推出的新品,不难看出,“三星今年依然坚持‘大屏幕数字电视战略’”,韩系三星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同时推出最新S7、R7系列液晶电视。三星电子大中华区营销总裁许琪烈透露,三星将更丰富“大屏幕”产品线,还将向市场投放50英寸Q7等离子电视、61英寸DLP电视。目前,三星具有S7、R7、M61B系列LCD,P5、S5、Q7系列等离子与L6系列DLP数码光显电视,共计数十款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上产品线最丰富的电视厂商。

  日系代表索尼是在CRT时代称霸的电视厂商。“特丽珑”一度为索尼电视辉煌的象征,在数字电视时代,索尼因为缺少上游等离子、液晶屏生产制造技术,而一度落后。直到2005年,与老竞争对手三星合资建立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集中力量发展LCD,才逐步走出亏损的境地。8月索尼也在最近发布十余款大屏LCD,与此同时,正式被迫宣布放弃PDP市场。几乎与此同时,三洋和松下也分别广州与上海亮相大屏幕LCD与等离子电视新品。还有夏普作为液晶电视之父,在大屏幕平板电视领域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强强推出自己的得意新品,在大屏幕平板电视领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

    由于上游各家面板7.5代线陆续量产以及产能的加大,大尺寸面板供过于求局面不可逆转,42英寸液晶面板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国产阵营在面板采购上有了更多选择,尤其在大尺寸面板上,通过差异化采购,国产品牌优势渐显。业内人士认为,上游大尺寸面板的放量,成为国产阵营在节前对37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大尺寸市场发起攻势的强力后盾,也为国产阵营在大尺寸平板电视市场发起市场攻势埋下了伏笔。

   据康佳、创维、TCL、厦华等企业的市场人士表示,春节期间,除中小尺寸市场外,他们均将重点布阵高端产品,对37英寸、42英寸、46英寸等大尺寸平板市场发起强烈攻势。随着大尺寸液晶屏的量产,大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下降趋势明显,相信在2007年里大尺寸平板电视将会表现的更加活跃。    

    根据中国高清数字电视标准正式出台,到新的高清标准正式实施,引发了平板市场的高清热,各大企业都在争抢高清平板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各企业也在争相探寻新的技术方向,谋求市场领先位置。如,TCL推出“动态电视”,长虹发布“量子芯”,康佳则推出“双倍高清”,搅得市场一片火热。康佳、TCL、夏新、三星、夏普、松下、索尼、LG等平板电视厂商,目前已经推出多款物理分辨率1920x1080双倍高清显示的平板产品,而且预计在2007年高清平板电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

 标签:
上一页 1 2 3 4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